为此,他还写了《内家拳法》一书,详细介绍王来咸先生的拳法之精妙。
而且,他还是梅文鼎先生的学生,跟着梅文鼎先生学习过算法的推步法,小有所成。据此又写了一本《勾股矩测解原》。
综合考虑,胤礽就没有同意康熙皇帝提议的人选,坚持让黄百家先生来教授四阿哥和五阿哥《大清律》,《明夷待访录》以及《内家拳法》。
《明夷待访录》是由黄宗羲先生所著,是古华夏的第一本系统性地提出,需要对君主的至尊权利进行限制的民主启蒙思想书籍。
“明夷”,即《周易》中的明夷卦,其“彖辞”为:“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也就是说,写下这本书的时候,一心想要结束华夏大地,“一乱一治循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两种宿命因果的黄宗羲先生认为,他目前所处的乃是一个“夷之初旦,明而未融”的时刻,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为华夏民族开启和传承下这个希望的火种。
他期望这个民权思想的火种,终有一天会照破这两千年来,华夏民族的漆黑长夜的时候,让华夏大地不再有外忧和内乱。而他,就是华夏民族的“守夜人”。
由于他所处的“反清”环境和满清朝廷一直以来对江南文人的打压,这本书黄宗羲先生根本就不敢刻印出版,只在少数几个至交好友之间秘密的进行口耳相传。
所以,当黄宗羲先生到了京城,从嫡传弟子万斯同的口中得知,皇上和太子殿下都知道这本书,还要把他当做新学院的一本教材的时候,简直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古华夏民国时期,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无不受到黄宗羲先生的这本《明夷待访录》的影响。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他本身自小受到儒家“君权”思想影响的狭隘性,黄宗羲先生在这本书里面,没有做出具体的类似于“三权分立”的学说。
而且,考虑到当前社会的现实情况,和康熙皇帝的反应,在大量印刻作为教材之前,黄宗羲先生还和顾炎武先生一起,领着他们的学生们,在返回老家之前,还把王夫之,顾炎武,和他自己的一共九本要被当做教材的书籍,都重新的做了一番不小的修订和改动。
可是尽管如此,这还是一本属于华夏民族自己的,非常宝贵难得的,宣传资本主义民权法治的一本好书。
胤礽也认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把这本书作为教材已经是顶着自家皇阿玛的最底线了,所以他也就任其修改,暂时更是没敢提什么“三权分立”的事儿,只是把这些书籍的“原本”,自己都给留好一套而已。
在原来的历史上,后人研究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都认为这本《明夷待访录》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卢骚的《民约论》或着洛克的《政府论》,类似于中国的《人权宣言》一样。
因为它使中国人完全以一个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华夏这一千多年来的君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