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

“胤礽,汤斌是个好官,皇阿玛也明白你的意思。 可是你还记得两年前,皇阿玛派人恳请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和万斯同这四位先生入仕,都被他们严词拒绝的事吧?”

“那位万斯同现在虽然在史局修订《明史》,可是坚持不接受朝廷给他的官衔,也从不领朝廷发放的俸禄,一直住在他的好友大学士徐元文的家里。” 康熙皇帝想到这些心里也是忍不住的发愁。

汉人都说“子不言父过”,对于老祖宗们当年和前朝的战争,尤其是汉人念念不忘的民族仇恨“扬州三日屠”,他身为大清的皇帝,满清的八旗子弟之一,立场如此,又能做什么去缓和?

那几位先生确实都是大才,比汤斌更有真才实学,这些年更是一直在南方各地开馆讲学,教书育人,教学经验非常丰富。

他本人对于这些先生也很是钦佩,他也非常想把他们几位请进宫讲讲学,谈谈经。既不追究他们一直以“明朝遗民”自称,也不追究他们组织过反清复明的各种“诗社”。

还有那位王夫之老先生,到现在可还没剃发那,真以为朝廷不知道吗?装聋作哑罢了。

“皇阿玛,儿臣知道这个有点儿强人所难,尤其是王夫之先生家里的情况,儿臣也不强求。詹士府詹士一职没有好的人选就暂时空着吧,皇阿玛?”

“我们派人到这四位先生家里都客客气气的询问一次,表明皇阿玛和儿臣的一番心意就好,也顺便看看这几位先生在著书讲学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顾炎武先生的“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 还有王夫之先生批评朱子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儿臣认为他们说的都太对了。万斯同先生既然人在京城,儿臣自是可以把研读史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都委托徐大人代为请教万斯同先生,想来他不会拒绝。”

“行。皇阿玛都答应你,还有什么事吗?” 刚刚见到太子来请安的开心劲儿都没了,康熙皇帝表示不想和太子继续聊天。

“有,皇阿玛。”小太子厚脸皮的当没察觉自家皇阿玛对他的嫌弃,一脸认真的继续说着:“派人去问询这四位先生的时候,把内务府新研究的手表带着,每人给送一块。想来这些先生们都会需要的。”

手表目前已经可以制作,可是因为人手限制,数量并不多,除了康熙皇帝和小太子这几位可以一天换着好几块的佩戴之外,其他的宗室勋贵们能人手一块就不错了,因此还没有正式开始对外售卖。

胤礽想着既然派人去请这几位先生,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总不好空着手去,这个手表可是最合适的礼物了。应该不会被这几位先生扔回来。

“行。还有吗?” 一人一块手表,正好显示一下朝廷的气量和诚意。

“回皇阿玛,还有。儿臣记得书上的记载,顾炎武先生是在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四,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丑刻卒。”

康熙皇帝猛地站了起来,又习惯的在御书房转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