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页

然而心里吐糟几下,老人就莫名的泄了气。

拿两口子其他的话他都可以当做放屁,但邱明远其中的一句话却说的没错,欧、美发达国家那才是世界科技、经济的中心,之所以如此是由人家数百年前工业革命时就打下的基础,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底蕴之深厚根本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到的。

想当年老人也是一家企业的不责任,当时年轻气盛不信邪,总觉得国外能干得了的东西他们也不差事儿,于是就带着全厂老少爷们儿拼了一把。

起初的效果的确不错,凭借着更低的成本和更广阔的国内人脉,生产的东西很快占据了国内市场,甚至还创造了一部分出口。

至今老人家里的先进个人证书和五一劳动奖章就是那时候获得的,可以说那是老人最辉煌的时候。

可在那之后,情况就开始急转直下,因为那些不甘心被赶出市场的国外品牌有开始卷土重来,当时老人并没怕,觉得能赶出去一次,就能赶出去第二次。

可就在老人准备带着全厂奋力一搏时,市场反馈过来的信息却给了老人当头棒喝,原本青睐他们产品的客户纷纷改换门庭,采用国外品牌。

不管老人如何恳求,怎样请托,客户们都不买账,至于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老人的产品质量照比国外产品差得太远。

同样的消耗件儿,老人的产品全周期需要六个,而国外的品牌一个就能扛过整个生产周期。

正因为如此,哪怕国外品牌的价格贵一些,客户们也争着抢着要,因为老人的产品虽然便宜,但要是算上设备检修带来的停工、停产的损失,实际的成本远高于高外品牌。

当时的老人年轻,很不服气,既然国外品牌能有这样的性能,自己也没差到哪里去,可一动手方才知道,双方的差距可不是想象的一点点,而是隔着一条根本望不到边儿的天堑。

没办法,国外所使用的工艺、设备都是老人闻所未闻的东西,甚至有些连见都没见过。

相比之下,用五六十年代的老式机床,配合老师傅们的半手工制造,效率上低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性能上根本就达不到国外品牌的百分之一。

而想要达到国外品牌的品质就需要进口整套的加工设备,国外厂商开价之高简直令人咂舌。

可不上又不行,不然失去市场的厂子就得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