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页

小满的介绍的非常详细,虽然枯燥,但莫德里奇听的却格外的认真,原因很简单,直-15d“急先锋”与老款的直-15的确有着很大的提高。

最直观的就是机体高度,由老款的5米多,调整到现如今的45米;相应的机舱内高度也被削减到145米,相较于老款接近16米的舱内高度要少了不少。

可也正因为如此,直-15d“急先锋”更贴近部队的实际需求,舱内高度高的确可以带来体积上的优势,可以运送一些大尺寸装备,可问题是需要直升机运送大尺寸装备的情况并不多。

若真有重要的重型装备的话,重型直升机又不是吃干饭的,无论是舱内运输还是吊装,重型直升机都是一把好手。

而通用直升机最突出并不是运输而是“通用”这个多面手属性。

换句话说,这类直升机不但要随叫随到,而且可以客串多种任务属性,于是灵活便成为这类直升机不可或缺的关键。

老款的直-15显然在灵气儿上差了不少,高大的机身不但另其机动性差了很多,更关键的是战场生存能力值得怀疑。

更重要的是由于体积过于巨大,陆基方面的还好,大不了重新搭个棚子塞进去就行;海军舰艇尾部的直升机机库怎么办?

总不能因为老款直-15尺寸不合适把十几条军舰的尾部机库全拆重建吧,那代价可就太大了。

而不能上舰的直升机有什么脸面叫通用直升机!

就好比是俄国的米-171,运输人员的确是一把好手,可抛开这项基本的功能外,米-171可应用的场景就太少了,既不能上舰,高原性能又很一般,且动力系统小毛病多,后期维护成本大。

简直就是通用直升机界的一股泥石流!

好在米-171直升机技术比较成熟,且产能巨大,价格也还算公道,对某国这样短时间内需要批量装备的国家而言算是不错的过度选择。

直-15d“急先锋”就不一样了,在保留老款直-15优良载荷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机型的可操纵性和通用性,使得直-15d“急先锋”更接近于美军的“黑鹰”这类真正的通用型直升机,而不是老款那种鸡肋般的存在。

就拿这次合成营装备的直-15d“急先锋”来说吧,真正的名称叫做直-15d-ro型陆军数字化指挥直升机。

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承担营-团级别的战役指挥、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