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开始第一代国产卫星导航系统的测试卫星就已经发射成功,虽然在精度和时效上照比美国的gs,俄国的格洛纳斯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也印证了国产导航系统的可行性。
就算是欧洲不给原子钟,甚至终止合作计划,国内相关单位也能撑起一片天,总不至于跟死了亲爹一样,半点儿希望都看不到吧。
当然了,虽然包括庄建业等人在内心里是这么想的,但面上却没人说出来,毕竟总部掌握的信息比他们要更多、更敏感,万一有什么关键原因是他们不知道的呢?
果然,在总部的参谋将会议室的门关上,坐在上首的总部首长也没客套,直接说道:“今天是2006年12月28号,欧洲航空局发射了他们第一颗‘伽利略’导航卫星,根据我们刚刚收到的消息,这颗导航卫星已经向地面发射了158974兆赫兹、15611兆赫兹、126852兆赫兹、120714兆赫兹四个频段的信号,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的确认……”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皆是一惊,终于是明白总部今天的气氛怎么不对劲儿,原来是欧洲人抢先一步将导航频段给占了。
跟的确上的黄金和其他有色金属一样,优质的无线电频段资源同样是有限的,尤其是大气层以外的太空上,能够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的无线电频率就更加少之又少。
为了分配有限的外层空间的无线电频率资源,50年代国际电信联盟便制定了外层空间无线电频谱信号使用规则。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其中就有导航信号的适用范围,一共是五个频段即1164-1215兆赫兹、1215-1240兆赫兹、1240-1260兆赫兹、1260-1300兆赫兹、1559-1610兆赫兹。
超出这个五个频段,导航信号就会与其他无线电信号构成干扰,影响导航精度。
所以想要确保自家导航卫星能够稳定的输出导航信号,就必须将频率限制在这五个频段内。
这就带来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导航频段有限,优质的导航频率也就自然也就变得稀缺,那怎么办?
国际电信联盟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就一句话,先占先得!
如此做法看似公平,实际上却是对发达国家最为有利,没办法,没谁让导航卫星这种高科技只有发达国家玩得转,发展中国家连肚子都吃不饱,还发射卫星?做梦还差不多。
所以国际电信联盟的这套规则基本上就是强者恒强的格局。
就比如说美国的gs和俄国的格洛纳斯因为有着先发优势,因此两国将五个频段的中间黄金频率抢占一空不说,覆盖的范围也大,几乎将所有频段抢占一空。
后来者想要实现卫星的导航功能只能是在五个频段的边边角角找一些美国和俄国不要的汤汤水的同时,还要尽量将频段范围扩大,实现至少四个频段的自由切换,如此才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准确为地面输出精确的导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