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只是个普通的隐藏舷梯,在紧急的情况下却能起到关键作用,毕竟航母的空间有限,即便配置了简易登机舷梯,但在密集编队起飞时,这种移动式的舷梯并不容易设置和安放,必然会影响战机的出勤效率,有了自带的隐藏式舷梯就不一样了,战机密集停靠时依旧能够靠着自带的简易舷梯让飞行员快速进入驾驶舱,从而提高作战效率。
平时作用就不小,若是在战时更是能起到关键作用,因为一旦航母遭到攻击,移动式的舷梯受损无法使用的情况下,战机靠着自带舷梯同样可以完成起飞前的一切准备,对航母的防御和反击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只不过这种自带舷梯虽小,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儿的起的,倒不是这东西成本有多贵,主要是多余的机构重量往往会让不少舰载机研制生产单位望而却步。
不说旁的,前苏联研制生产的苏-33重型舰载机上就没有类似的设备,要知道论改装空间的话苏-27系列称得上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小小的自带舷梯想要放上去并不难,可就是因为平衡不了舷梯的结构总量与整机性能的关系,苏联只能无奈的放弃。
如果苏联没有解体,再给他们一点儿时间,优化一下整体的结构布局,或许这件事儿能够完美的解决,奈何历史并没有给苏联这个机会,于是在当今世界上唯有美国一家在舰载机上设置了这个装置。
如今,中国腾飞的fc-23重型舰载机上同样设置了这个装置,这说明什么?
自然是性能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而不在乎这点儿微不足道的结构总量……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滑跃起飞一样不差
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汤莉莉很快控制着遥控器在屏幕上打出另一串性能数据,并用激光笔点在其上介绍道:“我们的fc-23重型舰载机空重为142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30890公斤,由于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000公斤,因此fc-23属于典型的重型战斗机。
整体的质量情况与美国的早期f-15差不多,略大于美国海军最新的f-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但在尺寸上却比这两款战斗机更小,当然相较于俄制的苏-33舰载战斗机更是在尺寸上缩小了20。
因此如果按照一艘排水量6万吨的中型航母配置舰载机的话,类似苏-33这种由陆基重型战斗机改装而来的舰载机只能装备24架,若使用fc-23重型舰载机的话,装备数量将扩充到36架,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进一步提升到48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航空作战旅,可以极大的提升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效能和多任务执行能力……”
“汤莉莉同志,请稍等一下……”
就在汤莉莉准备继续介绍fc-23重型舰载机的基本情况是,中评专家组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突然出言打断了汤莉莉,随后与周围的几位专家交换了下意见,这才重新抬起头看向汤莉莉,开口询问道:“具体的指标我们大致已经了解的,不过想必你也应该知道,舰载战斗机不同于陆基战斗机,自身有着严苛要求的,具体的细节方面我就不赘述了,现在我们就想知道一个问题,你们的fc-23在滑跃式起飞状态下如何处理油、弹比例的。”
在起初面对fc-23重型舰载战斗机在隐身和基础数据的惊叹后,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也逐渐进入到自己的角色,相关的基础数据对于这些在航空业内混迹多年的老专家们来说意义并不大。
就如同那些真正的汽车改装大佬们一样,纸面上的数据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让他们痴迷的是实际应用中手里家伙的爆发力。
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便是这类老鸟中的老鸟,因此在短暂的惊叹后,他们也逐渐找回自己的节奏,开始就一些实际的问题向汤莉莉发出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