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页

尽管人前提起航空界双雄或南庄北黄的赞誉,黄峰总是带着谦虚的笑容表示自己做的还不够,大家过誉了云云。

但在私下里若是谁当他的面说这两个成为,黄峰就算不翻脸也绝不会给人好脸色。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所谓的航空界双雄或南庄北黄突出的是那个庄,他这个黄只不过是拿过去凑数的。

若是在几年前,黄峰可能心里还挺欢喜,自己这么一个一直活在庄建业强大阴影下的业内人士终于有一天能跟庄建业并肩而立了,哪怕只是凑数也无所谓,最起码不是别人来凑数,而是找他黄峰来,这就说明他在业内的地位已然非凡。

然而随着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发展,特别是由苏-27发展而来歼-11a顺利投产,并以此为基础开始规划一整套歼-11系列重型作战飞机后,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研制并生产重型战斗机的企业一把手,黄峰觉得自己的地位不应该只是个凑数,而是真正的应该与庄建业平起平坐。

这种心境非常微妙,以至于连黄峰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生出这种想法,要知道在私下里他跟庄建业非常要好,并没有什么纷争与不快,可到了自家企业的发展和业内政策的走向,黄峰便觉得自己亦步亦趋跟在中国腾飞后面已经很不合适了,自己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让航空界双雄或南庄北黄的说法真正成为美谈,而非现在的虚名。

想不通的黄峰最后只能把这一切变化归结为屁股决定脑袋,而此刻他参与到海军的舰载机项目的竞标,并以势在必得的姿态率领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最精干的研发团队来到海军总部,同样是屁股决定脑袋。

中国腾飞在业界是很强大,但再强大又能如何?除了运输类航空器和无人航空器,他们有一款能拿得出手的作战飞机吗?

非但没有,时至今日中国腾飞就连轻型作战飞机都还没摆弄明白,就别说重型战斗机了,正因为如此,黄峰觉得中国腾飞还是安安心心做个配套算了。

再说了做配套有什么不好?各种高端材料和部件生产利润率也不少,不仅如此还能左右逢源,在西北航空工业集团、成功航空工业集团、宏通航空工业集团之间不断承接业务,既没有竞标的压力,有没有研发的风险,安安稳稳的赚钱,多好!

其实不止是黄峰这么想,航空工业界的业内人士几乎都是这么想的,觉得中国腾飞掌握无人航空器和运输航空器就够了,战斗机这东西集成度太高,技术性太强,能做的那个不是从建国意识就开始积累?

中国腾飞一个成立到现在不过二十年的小后生还是老老实实做个配套挺好!

这种业内的看法实际上也影响到了部队,就比如说此刻围着黄峰聊着歼-11改的几位海军领导,虽然说得是滴水不漏,可实际上在中评会之前与黄峰如此热络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在他们这些海军领导的眼里更认可有着重型战斗机研发和生产经验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

“各位首长、领导,总部的中评专家组的专家已经到了,中评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就在黄峰和几位海军领导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下交换着彼此的意见时,一位海军参谋匆匆跑过来,通知大家赶紧进入多功能大厅的中评招标会的会场。

一位海军领导闻言不禁皱了下眉头:“这么快就要开始了?中国腾飞的人还没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