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页

不但射程只有区区的290公里,而且还无法做型的桑格尔弹道的机动动作,唯一的亮点就是精度相较于老旧的“飞毛腿”和“圆点”这类短程导弹要高出不少。

当然,有人觉得290公里的射程也没啥,反正架构还是伊斯坎德尔的架构,买过来多添加燃料,把射程值充满就行了。

国内曾经也是这么想的,结果一查资料才发现,人家老毛子可比你想得周到,想通过增加燃料提高射程?

连门儿都没有。

固体火箭发动机只够290公里射程,多了就报废不说导弹内的制导系统也只提供290公里最大射程的精确制导,过了就直接关机,导弹便成为另类的大号炮仗,能落到哪儿根本没人清楚。

正因为如此,包括国内在内,起初对伊斯坎德尔有很大兴趣的国家,在俄国的一番骚操作下纷纷劝退。

却没想到时隔多年,巴洛托夫竟然把俄国自用版伊斯坎德尔给拿出来,得亏是两人私下协商,这要是公开的话绝对优势一个震撼国际市场的惊雷。

只是……

郑权礼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巴洛托夫,便在这时一位参谋匆匆过来,向郑权礼汇报道:“巴托利尔独立战斗群侦察分队,发现敌指挥所,需要远程火力支援。”

“距离多少?”郑权礼问。

“350公里!”参谋回答。

“350公里……有点儿远呀!”郑权礼沉吟一下,旋即下定决心:“用刚刚列装的dzb-211吧,现在只有它够得上。”

“是!”参谋应了一声,转身便传达命令去了。

一旁的巴洛托夫有些疑惑:“350公里……这个距离可不近呀,dzb-211?这个型号很陌生,是你们最新的导弹系统吗?”

“啊~~~系统是新系统,但却不是啥导弹,就是个大号的制导火箭!”郑权礼笑着摆摆手,语气极为的谦虚:“比不上贵国的伊斯坎德尔。”

似乎为了证明郑权礼的话,很快蓝军旅旅部直属的营地内开出两辆军用卡车,每一辆上面搭载两枚约7米长的箱式发射装置,待车辆停稳,发射箱抬高到6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