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页

后续的激波风洞计划便在这个时期连同反击一号和先锋一号等一大批耗资巨大的项目一同下马。

项目虽然下马,但俞教授个人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毕竟在六七十年代俞教授的贡献摆在那儿呢,即便没有完成反击一号和先锋一号没有完成,但国内的远程运载火箭的诸多技术确是靠着第一代激波风洞完成的试验定型。

正因为如此,失去项目的俞教授并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被调入京城,担任某研究的负责人,转过年又升任为国防科工局专管航空航天气动领域的技术负责人,一跃成为技术领域的领导。

如果是其他人,估计就这么躺在功劳簿上一直等到退休安享晚年,可俞教授却是个特别轴的人,尤其是看到世界各国都在高超音速和超高超音速方面持续发力,生怕国内在这方面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俞教授不断的向上级建言,重启激波风洞项目。

那时国内一分钱都要掰成八瓣儿去花,哪有钱去投这样大的吞金兽?

更何况就算有钱,以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也不可能在这个领域砸钱,毕竟那时跟西方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没化剑为犁就不错了,怎么可能继续铸造新的利剑?

有这份钱多解决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看齐西方发达国家的幸福生活不好吗?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活人怎么可能让尿给憋死

这个问题,那些被西方发达国家表面上的繁荣迷惑的公共知识分子们的确是深信不疑,甚至某些人叫嚣着希望国家某些利国利民的长远规划停滞甚至是彻底舍弃,从而节省大量资金用于民众的各项福利开支。

其他人对这种思潮如何看待俞教授不清楚,他自己却很明白,西方的繁荣是建立在过去几百年建立起来的强权基础上的,换句话说人家枪杆子和刀把子一个比一个硬,这样人家说话办事儿才有底气。

现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用了一套全新的话术体系,将枪杆子和刀把子给藏起来了,就说人家没有?这样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如果国内没有两弹一星和远程运载火箭作为基本的安全保障,想改革开放?试试!

基于此,俞教授可谓是国内超高音速装备最为积极的倡导者,甚至为此愿意放弃现有的一切职务和待遇,回到科研一线从零开始。

奈何俞教授的决心很大,但激波风洞这东西并不是谁谁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那是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超强的资源投入以及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运转起来的系统工程。

迄今为止,只有国家的力量才能将这个系统工程从0到1变为现实。

而此时的国内对于是否上马激波风洞争议很大,毕竟这东西投入太大不说,更关键的是经济效益低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