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领域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此情况下,nb-996s的制造成本被大幅降低,从而对传统锻件形成无语伦本的成本优势。
问题是这仅仅是nb-996s金属3d打印机诸多优势之一,若是再算上时间成本的话,nb-996s金属3d打印机简直就是碾压级的存在。
于是这位高级研究员在想明白总部首长执意推行贝尔格莱德行动的底层逻辑后,自己也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
说来说去,这位在锻造领域资历颇深的高级研究员所做的一切并没有什么私心,只是与中国腾飞在技术路径上不尽相同,所以在思想上有所差异罢了。
这也不能怪这位高级研究员,实际上因为美国人的结论,全世界坚持增材技术制造的也没几个,毕竟这年头美国在技术领域那是绝对的权威,真没谁在技术方面敢跟美国人叫板的,自然也就没有提质疑的。
中国腾飞其实也没胆子敢非议美国人辛辛苦苦得出的结论,其实早年也想放弃增材制造技术,没办法,美国人的一个结论说的倒是轻松,却让当时腾飞集团花大力气开发的3d打印设备直接滞销。
卖不出去,赚不到钱,按照当时腾飞集团的理念就应该砍了。
那时候腾飞集团也准备这么做,然后向上级申请,加入到先进锻造设备的配套引进项目中去,毕竟上级主导的事儿再怎么说也有保障,更何况由国家出钱,自己这边不也能降低负担。
腾飞集团的算盘打得是不错,结果却是差点儿竹篮子打水,落得个一场空。
究其原因很简单,这种对外采购成套设备项目的油水实在太大,那些个央管企业都不够分,腾飞集团一个司局级单位就像分一杯羹?怎么可能!
所以腾飞集团的申请就被束之高阁了。
眼瞅着加入不行,自身还在锻件儿方面有着强烈需求也就罢了,整个产业配套又极不成熟,恰在这时北航的几个年轻的教授找到腾飞集团,说他们有一种能够在金属增材设备上实现锻件性能的技术方案,希望腾飞集团能够投钱,资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
当时的腾飞集团想加入国家队却被拒之门外,加之自身的发展又出现了瓶颈,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利润增长点,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庄建业投了200万,用于全新增材设备的研发。
结果转过年,那几个年轻的北航教授便做出了一块巴掌大的钛合金部件儿,经过金相检测,综合机械强度与进口的同类精加工锻件的性能几乎相同。
得到这个消息的庄建业立刻意识到自己摸到了大鱼,二话不说立刻追加投资3000万,之后又给了8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