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波音、空客这些航空巨头们。
怎么可能会让东亚地区出现一个极有竞争力的对手?于是在中国腾飞成立的前前后后,这些个航空巨头们没少施压。
然后就是欧洲宇航和洛马这样的航天巨头们,同样不想看到一个极有竞争力的中国腾飞的出现。
于是乎,欧美的航空航天巨头在中国腾飞成立之前,便通过各种各样的途经,希望将中国腾飞限制在一个具备替代价值的配件供应商的角色。
也就是说,中国腾飞不是不能成立,但成立后不能生产研制航空航天平台,却可以为欧美的航空航天巨头们生产那些他们嫌弃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脏活累活。
甚至不惜拿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问题说事儿。
上层同意组建中国腾飞,除了持续推进改革的同时,加速航空航天的内部整合以外,最重要的战略目的便是以中国腾飞去吸引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航空航天巨头们的火力。
毕竟产业链最顶端的航空航天业务才是这些发达国家的命根子,一个空客,一个波音,可不是造几架飞机那么简单。
而是以飞机为基础,形成一整套覆盖所有发达国家的高端工业产业链。
从澳大利亚的矿藏,到德国的机械设备;从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到韩国的芯片制成;从英国的发动机到法国的工业软件;从欧洲的精密加工再到美国的整套技术根源……
可以说航空航天产业几乎将发达国家所有赖以生存的高端制造囊括其中的同时,也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划出一道看不见,却极难逾越的鸿沟。
所以会经常看到发达国家满嘴的平等、博爱、自由,各种高大上的词儿是一台接着一套,正确的一塌糊涂。
问题是这些个东西可都是要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掌握着航空航天高端产业链的发达国家当然不用为钱发愁了,这套产业体系只要正常运转,哗啦啦的金钱流水一样往发达国家口袋里流。
发展中国家行吗?
说实在的就是发达国家敞开怀抱,让发展中国家甩开膀子抄作业,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个脑袋迷糊,搞不清楚个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