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页

然而改了名,测试的标准却随之加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腾飞的组建,手中的资源更多了,以前没法做的试验此时也不在是什么难题,于是各类要求几乎是翻着翻的往上加,几乎到了彻底变态的程度。

就拿发动机起火爆炸这个极端故障来说吧。

中国腾飞对wd-66的要求是,核心机外的任意点爆炸起火,发动机依旧能在核心机作用下继续安全运转,直到飞机安全降落为止。

就为了这个指标,中国腾飞航发部门反反复复试验了数年,修改了无数次,这才窥得一丝眉目。

正因为如此,wd-66距离真正的成熟至少还需要三年的时间。

而当时的腾飞集团又急需一款测试航电设备的大型平台,欧美的民用客机到时可以,问题是海军的反潜设备、空军的电子战设备,下一代战机的综合航电系统以及预警机上的雷达,这些军用类的东西欧美航空巨头是明令禁止应用到他们的民航客机平台上的。

俄国的同类机型到是没这么多将就,问题是俄国人的产品太粗糙,安全性和稳定性还不是国内,用了实在是有些心里毛毛的。

于是乎当时的腾飞集团干脆另起炉灶自己做一个算了。

毕竟当时腾飞集团正在trj-500的基础上研制出加强版的trj-700支线客机的全尺寸设计,腾飞集团便以trj-700支线客机全尺寸设计为蓝本,机舱的宽度不便,进一步拉长机身和翼展。

与此同时将发动机尾部吊舱移到机翼下方。

然而拉长机身和翼展使得飞机的结构总量直线提升,原本应用在trj-700支线客机上wd-56l涡扇发动机的推力明显不够,而当时的wd-66还不如现在的成熟,怎么办?

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林光华借鉴了老毛子的做法,推力不够发动机凑,再加两台,变成四发机,推力不就上去了?

虽然简单粗暴,但却十分有效。

至于四条发动机在油耗和维护上成本太大,有些得不偿失的缺陷,无论是当时的腾飞集团还是现如今的中国腾飞还真就不在乎,毕竟tnb-19b只是个试验验证机,除了绕不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外,最重要的是tnb-19b每次改装的成本都不低,在内部设备各种拆了装,装了拆的折腾中,多维护两台发动机真就没啥。

然而四台wd-56l涡扇发动机虽然能够将tnb-19b给托起来,但wd-56l涡扇发动机的推力终究太小,再加上tnb-19b型飞机42米长的机身,却沿用了trj-700支线客机的35米宽的直径,导致整个机身特别的细长,从而将本就细小的wd-56l涡扇发动机衬托的更加苗条。

以至于不少航空界的业内人士见到tnb-19b都会来一句不约而同的调侃:“这不会使用5台au(辅助动力装置)来驱动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