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码在直-12上面安德鲁斯算是实话实说,因为就在安德鲁斯这番话刚出口,之前还盛赞琼州航空民航货机的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军官便很中肯的点头:“安德鲁斯先生说的没错,直-12的确存在诸多问题。”
如果说安德鲁斯的意有所指的一番话是定性的话,那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军官毫无花哨的中肯之语就等于是盖棺论定了。
原因很简单,前些年巴基斯坦从腾飞集团引进了两架直-12海军舰载型直升机,并准备与阿联酋联合生产该机型的民用型号,可是在国际航空市场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以至于当时不少航空巨头都将这件事当做关注的重点,持续跟踪了许久,没办法,这两件事简直如同在死气沉沉的国际直升机市场投下了重磅炸弹,因为这说明本就不大的直升机市场又来了一个搅局者。
非但要抢各家巨头们的生意,而且还要直接掀桌子,你卖巴基斯坦直升机也就算了,跟阿联酋搞什么联合生产?是觉得国际直升机市场不够乱吗?
于是美国的西科尔斯基、贝尔;欧洲的空客、阿古斯塔;俄国的卡莫夫、米里联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所谓国际直升机技术委员会,重新制定了一个所谓《21世纪直升机技术新标准》的技术指导文件,将直升机的技术门槛提升了一大截。
随即美国联邦航空局、欧洲航空安全委员会以及俄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援引这份技术指导文件,重新制定了直升机领域的航空审批标准。
在这一标准下,腾飞集团的直-12几乎是各项指标都不合格,跟个装了螺旋桨的活棺材差不多,被美国、欧洲和俄国三个直升机领域的权威齐齐的扣上不合格的帽子。
这对直-12无异于是全球封杀。
阿联酋一看,就算自己生产出来直-12,拿不到适航证,也没法卖,卖不了就赚不到钱,那还谈什么产业转型?
再加上各大直升机巨头通过各种手段向阿联酋施压,最终导致阿联酋不得已,放弃了腾飞集团的联合生产计划。
为此,阿联酋向腾飞集团支付了18亿美元的巨额违约金不说,花费22亿美元购置的两条直-12总装线更是完全报废。
总损失达到40亿美元。
以至于不少人都说阿联酋是被腾飞集团给坑惨了,既然停止生产合作,就应该把总装线退回去以便挽回损失。
为此不少欧美律师和法律人士自告奋勇,准备帮着阿联酋向腾飞集团讨回公道,却被阿联酋不遗余力的一一按下。
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