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新轰8将拥有150吨到18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s型进气道,四台小涵道比wd-66st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7吨左右。
载弹量25吨,可以发射包括反卫星导弹在内的各类远程打击武器。
不说别的,最后的隐身轰炸机到底有没有必要,别说是国内,就是放在整个世界都争论不休,不说其他的,美国在冷战时期倾力打造的b-2战略隐身轰炸机,等冷战结束后便立刻遭遇削减,最终的采购数量只有区区的21架。
之所以如此,无他,只因为这款战略轰炸机的成本实在是太贵了,单价在九十年代就超过20亿美元,以至于b-2的身价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昂贵。
连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面对昂贵的b-2都直喊肉疼,再加上防区外武器的高速发展,战斗轰炸机这类多用途战机的突飞猛进,都在挑战轰炸机的传统地位,正因为如此,从b-2装备那天起,质疑之声便一浪高过一浪。
在已经全力以赴支持下一代作战飞机的情况下,是否还要支持另一个连美军用了都想哭的昂贵装备,的确要好好审视一下。
然而还没等领导等人就此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却猛然发现,新轰8项目的第一阶段似乎已经完成了,更准确的说,运-18nb与新轰8之间就差个合法的名称转换。
因为领导指着的那段文字写得非常清楚:“我们已经开始在某自研制机型上开展了大型弹舱的打开与收放试验,已经取得极为宝贵的试验数据和操作经验。”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中国腾飞
如果放在平常,领导等人也不会因为这句话,有什么异常的反应,毕竟每天类似的报告要没有个七、八个,这一天都不叫工作。
没办法,谁让这个国家这么大,领域这么多,涉及的东西自然也就驳杂且繁复。
正因为如此,遇到类似的描述,这些个领导也就瞧两眼就过了。
一个弹舱打开与收放的试验而已,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
撑死也就是在轰6上做做试验,不然呢?
甚至可能连轰6的级别都不到,随便弄个运15或t-9之类的轻型运输机级别的平台做个验证罢了,毕竟是试验嘛,关键是积累经验,能有啥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