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页

机翼、背部蒙皮以及部分结构部件则用与h-zb800相当的超高强度超高韧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然而无论是t500和t800亦或是h-zb800,还都无法体现f-22的先进性,因为这三类碳纤维复合材料还缺少一个关键指标,那就是超强的耐热性。

毕竟类似f-22这类下一代战斗机上最典型的性能指标便是超音速巡航,而在跨声速过程中,飞机的迎风面会产生极强的激波阻力,这种激波阻力不仅力道强,而且还会产生极大的热能灼烧机体的关键部位。

为了降低激波阻力的作用,以往采用的技术路线大体是采用钛合金来作为抵消这类关键作用力的理想材料。

问题是钛合金放在三代机上一点儿毛病都没有,贸贸然的用在下一代战斗机上就会出大问题,原因很简单,下一代战机另一个关键指标是雷达隐身,而钛合金作为金属材料,雷达反射率超强。

正因为如此,钛合金作为下一代战斗机的结构框架,内部桁梁都没问题,反正都是隐藏在机体内部;但要作为蒙皮暴露在外就不太合适了。

除非地勤人员愿意承受变态到爆炸的维护工作,每飞行一个小时就花费100个小时全身涂一遍吸波涂料还差不多。

所以类似f-22这种下一代战机的机身蒙皮等部件的理想材料还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除了雷达反射率低,通过多层编织等工艺手段还能实现对雷达波的细微反射,达到所谓的“吸波”功效。

再配合气动外形上的隐身设计以及吸波涂层的加持,整体的雷达隐身能力瞬间就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不过碳纤维复合材料虽好,却有一项不足,那就是耐热性特别差,这倒不是因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本身的缘故,而是因为连接碳纤维的环氧树脂的特质决定的。

在正常温度下,用于连接固化的环氧树脂并不会有任何问题,可一旦温度达到一定数值,环氧树脂便会在高温作用下迅速分解,从而导致碳纤维部件迅速失效,直至解体。

正因为如此,以往的第三代作战飞机中尽管应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却只是将其放在非承热部位,原因便是在这儿。

问题是三代机可以不在乎,下一代作战飞机就不能不考虑,不然如何做到雷达隐身?

美国人显然在这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无论是b-2还是f-22都用实际行动证明,美国人在这方面已经实现了工业级的量产。

腾飞集团当然不能从美国那里弄来相关的核心技术,别说是腾飞集团,就是跟美国穿一条的裤子的英国宇航公司同样被美国拒之门外,所以,腾飞集团的h-zb1000用的自然是自己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