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加入格鲁曼公司,成为气动力学研究部的主管,一边从事复杂气动外形的验证工作,一边参与f-14b“雄猫”舰载战斗机的升级。
到了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身为某岛人的牟光英响应某岛当局“国机国造”的号召,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领着全家返回某岛,成为idf战斗机研发部的主任(相当于总设计师)。
结果idf战斗机是出来了,某岛却因为得到了更加先进的f-16,立刻放弃idf战斗机的后续改进升级计划,直接把牟光英等人打入冷宫。
想想当初回来时当局的甜言蜜语,一口一句光英同志,现在不需要就变成了生分的牟先生。
牟光英不寒心才怪呢。
于是等到韩国大宇集团跑过来橄榄枝,牟光英想都不想就率领全家离开某岛投奔韩国。
却不想大宇集团也是个渣男,只馋他的身子,不在乎他的感情。
然而这个时候,牟光英想回去都晚了。
因为他在离开某岛时与当局签过协议,不从事任何航空飞行器的研发,否则将会被当局制裁。
结果出来后就去了韩国搞轻型战斗机,这不是在打某岛当局的脸嘛,还回去,回去就要坐牢,牟光英怎么可能回去?
至于回美国,同样不现实,到不至于坐牢,但想找个体面的工作是不可能了,因为离开美国的时候牟光英签过一份敬业协议,同样是离开美国后不得参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器研制,期限是20年。
然后……牟光英就把这份协议当放屁了,这要是回去,美国的航空界必然将他封杀到怀疑人生。
至于欧洲和日本……美国的敬业协议在欧洲比欧洲自己的还要管用,同样去不了。
剩下的印度、印尼等地,牟光英又看不上不想去,剩下的还有多少选择?
类似的情况不止牟光英,团队中的成员有一个算一个,情况都差不多。
说好听的他们这叫从事的工作太高端,就业面窄;说句不好听那就是高不成低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