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建业来相州的目的除了现场指导相州厂救灾,最重要的就是想长三角有关单位推销腾飞集团的产品,如今ty-6无人机已经有了眉目,结果域外某大国的海岸警卫队又搭了个台子搞起了直升机救公民的把戏。
庄建业哪里能放过这个机会,相州厂近期的直升机销量有所下滑,庄建业早就想找个机会提振一下,既然海岸警卫队把舞台搞得那么炫目,庄建业自然要好好的展示一下。
当然,庄建业之所以敢这么大包大揽,自然是有底气的。
别看腾飞集团在航天技术、导航技术部分材料技术和精加工技术上依靠外援在取得当前成就的,但在无人机方面,腾飞集团可就是地地道道的独立自主。
到不是腾飞集团不想依靠外援提升下自己在无人机上的实力,问题是从苏联过来的专家在很多方面还不如腾飞集团自己培养的技术工程师,没办法,谁让腾飞集团起家就是靠着无人机,而且从一开始就是按照最颠覆式的创新体制重新定义无人机,并从代工开始逐渐掌握了无人机全套产业链。
相比之下,苏联的无人机理念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水平,在许多面向未来的核心架构上与腾飞集团不但不解近反而背道而驰。
就拿多批次无人架势飞行器控制来说。
苏联专家给腾飞集团的意见就是苏联红海军导弹饱和式攻击的作战方式,即用一个单独的无人航空器做导引,协调其他无人航空器飞向预定目标,中途不需要干预,只要做好远距离的中继传输或制导即刻。
很简单,很粗暴,非常苏联!
但却与腾飞集团多架实时控制,灵活机动布置,可放、可收,有效支援的理念相差甚远,更不符合部队对新一代攻击型无人机的定义。
是的,腾飞集团耗时五年,研制开发的无人机蜂群技术最开始并不是典型的民用项目,而是掺杂了浓重的军事色彩。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八十年代末总部出访以色列,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顺便也为了推销自己的军事装备,以色列人向到访以色列的总部领导们展示了他们开发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
那种灵活多变,多波覆盖,发现目标即摧毁,无目标便返航回收的作战理念一下子就吸引了总部领导的目光,于是很快便跟以色列ia航空公司签订合同,在“蜻蜓”系列空空导弹外,追加了“哈比”反辐射无人机项目。
等回到国内,经过实地测试,部队对“哈比”无人机的性能非常满意,便组织一批企业和专家研究能不能对其进行国产化复制工作。
当时腾飞集团虽然受邀,但却没有当一回事儿,毕竟腾飞集团并不是典型的军工企业,而是一家复合型企业,军工业务并不是大头,更何况盯上这个项目的国内企业并不少,腾飞集团这边也没想跟人挣个头破血了,打个酱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