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集团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大方的上级单位,自然是爽的不行,于是钱也赚了,科研经费不愁了,人员队伍士气再次旺盛起来,庄建业左瞧瞧,又看看然后……然后就把40的利润投入到腾飞集团技术研发当中去。
航发、材料、专业设备、已有型号的飞机改进还有刚刚拓展的航天业务,别看赚的钱不少,可面对这些个吞金兽在多的钱也不够用,只能是一边造血一边投入,如此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除了技术研发外,生产线的改造和部分产品的产能扩充同样是投入的大头,比如说腾飞集团的民航客机维修业务,随着国内民航近两年的快速增长,民航客机维修保养业务同样呈指数级别快速攀升。
原有的西平二期工程配套的大型客机维修厂已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没办法,原本涉足国内客机维修业务的外国公司或是在腾飞集团与国际航空巨头的角力中被打得落花流水退缩自保。
或是继续端着自己的架子,觉得国内航空公司终有撑不住的那天自己登门求他们维修。
在这个有利时机下,腾飞集团以其出色的技术能力,高超的业务水平,妥善的维修保养质量,迅速在国内航空维修领域打开局面。
经过数年发展,腾飞集团下属的航空维修厂已经正式更名为腾飞航空维修有限公司,不但成为国航、沪航、川航、联航等国内主流航空公司指定的客机维护保养单位。
还是空军、海军所属的运15系列,t-9系列,运6系列,改进型安-26等机型的深度保养基地。
除此之外,空军和陆军也将所属的一部分直升机交给腾飞集团做深度维护,这其中便有法国的“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美制的s-70“黑鹰”通用直升机,至于zb-666型“空中皮卡”直升机,那就是腾飞集团的亲儿子,自然要放在自家的维修厂来保养了。
所以这两年腾飞航空维修公司已然成为腾飞集团一大财源,不过效益好也有效益好的难处,那就是随着订单数的增加,位于西平的航空维修厂已经无法满足多机型,大批量的维修能力,必得兴建新的维修厂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特别是随着国内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兴起,国内诸侯林立的航空公司格局弊端频现,于是国家民航局准备着手整合民用航空业,将那些地方性的航空公司并入几个大的民用航空运输集团。
与此同时利用国债、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筹措资金,筹建现代化的民用航空枢纽,提升民用航空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作用。
民航局的种种举措看似跟航空维修厂关系不大,但这种提升效率,增加航班利用率的潜在举措却让各航空公司能够就近维修保养自己的客机,以便能够做到初步维修落地完成,中度维修就近解决,深度维修不离枢纽。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降低民航公司的运营成本。
但这就要求航空维修公司能够在各航空枢纽成立大型航空维修厂,以便就近保养。
就好比各个城市的汽车4s店一样,没有哪个私家车主的爱车出了毛病还要不远万里的跑到厂家去换个空调过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