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不知道,曾经在总参任职过的保理集团高管不但清楚,甚至还亲身参与过对苏联人才和技术的“双引工程”。
对此这位领导绝不会像庄建业那般不要脸,把来华的苏联老专家说成是重温过往,把获得的技术资料说成是回收过来的破烂,把研究这些技术成果的机构包装成所谓的文化交流中心。
搞得自己跟圣母一样,好似全天下就庄建业一个好人似的。
事实上哪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儿,苏联解体,社会动乱,曾经能跟美国叫板的庞大科研队伍树倒猢狲散,连朝鲜、伊朗甚至阿富汗的游击队都伺机想分一杯羹,中国那可能作壁上观,自然要倾巢而出。
只不过与其他国家大公司、大财团在国家的支持下一窝蜂涌进去,人脑袋打出狗脑袋不同,国内实行的是统一领导,组团攻略的模式。
等把人和资料带回国内在按照实际情况分配给科研院所或重要的制造企业。
在这一过程中,腾飞集团的确是提供了一批所谓援助独联体的生活物质,也得到二十多位苏联时代的航空航天专家、三十多位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工程师,以及一大批重要的技术资料。
可这些都是总部根据腾飞集团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性分配下来的,哪儿有那么多高大上的无私,如果有那也是想要把苏联的技术无私的榨取干净才是。
然而时至今日,“双引工程”依然在持续,但从苏联解体到现在也有三年多的光景,第一阶段已然结束,国内科技领域在这些外来的和尚帮助下,经念得的确有所长进,可距离出成果,成为自己的一家之言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因为如此,总部包括更上一层的首长们预计,十年之后,也就是世纪交替之际,国内才会完成一部分消化,届时会有个爆发式的增长。
却不成想,腾飞集团这边却在不声不响间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把连美国都不曾掌握的技术完全消化不说,还能大大方方的拿出,向这个世界上技术第一的美国客商公开展示,这说明什么?
腾飞集团的在消化苏联技术上不断迅速,而且转化率非常高,以至于都已经能够批量工业化实现大规模出口。
相比之下,其他分到苏联专家和技术资料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单位要么对苏联人的思路还没摸透,要么就是在西方技术与苏联技术之间搞平衡,好一点儿的的确出了成果,可充其量不过是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罢了,距离工业化批量生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是那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单位不努力吗?不是,那些单位的技术人员一个个都是拼了命的在工作。
是他们分得的专家和技术不如腾飞集团吗?更不是,相较之下腾飞集团的苏联专家和工程师之多只能算是中流,根本达不到顶尖。
是其他机构软硬件设备落后?也不是,虽然国内科研条件比不上国外,但改革开放快二十年,一些重点科研单位的设备早就换了一茬,甚至某些领域的设备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这从不少来华苏联专家惊讶于国内先进科研设备时抑制不住的仰慕目光就能探究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