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

在此期间,永宏厂的几任领导,包括掏空永宏厂的石军,都对这个项目无条件的支持,因为这个项目在半死不活,却是永宏厂能够回到国防重点军保名单,并能坚持下来的基石。

实施也的确如此,随着该项目正式下马,永宏厂立刻急转直下,直至轰然倒塌。

庄建业对这个项目还是很熟悉的,当年调入二十三分厂前,他就参与过这个项目,后来更是靠着该项目的其中一个验证型号,做了些许变动,造就出所谓的“未来先进战斗机”模型。

借此让当年的二十三分厂一炮而红,开始涉足专业的航空生产领域。

当年的剑走偏锋,是因为弱小要站稳脚跟;现在已经强大的腾飞集团已经不需要如履薄冰,庄建业自然要尝试下能不能将当年的模型变成真正的未来先进战斗机,毕竟泰国皇家空军的项目告诉他,可教,可打,可空战,可攻击,可盐,可甜的军用作战飞机真的很赚钱!

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大意向

舒曼自然不知道庄建业兼并永宏厂的真实想法,但这些天他却从约德尔那里得知了腾飞集团在兼并上的种种麻烦。

都是搞企业的,虽说德国的兼并与中国的兼并因为文化上车诧异会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大体的流程与困难却有着本质上的相通之处。

那就是对裁掉的非核心人员的安置问题。

永宏厂的非核心业务的从业人员有多少呢?

一万四千多人。

整个永宏厂上上下下加在一起一共才两万出头,结果非核心人员就占到了总人数的70。

如此巨大的数量,腾飞集团慢慢安置的话也能消化,但时间上就要长一些,所以庄建业就想着能不能按照来料加工的方式,将剥离出去的那些永宏厂的非核心业务整合几大块,与一些有实力的外商合作,为其承担一些低端的生产订单。

这样一来即解决了永宏厂非核心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让核心业务职工能够安心工作。

至于忽然转换体制,那些在永宏厂时期天天侃大山、看报纸、打毛衣的职工们会不会适应,那就不是庄建业考虑的,正所谓适者生存,机会给你了,要是不去抓,那谁也没办法,毕竟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这些腾飞集团内部的事情,维恩和莫斯顿当然是不知道的,不过在中国已经一个多月,且已经建立了初步人脉关系的约德尔却是清楚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