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舒曼,作为专业搞直升机维修的专家,世界各国的直升机生产厂不说全都见识到,但八成是仔细瞧过的,尤其是苏联和美国的直升机制造企业,舒曼更是下大力气研究过的,却没一个在钻孔铆接工艺方面能有相州直升机总装厂这般高水平的自动化率的。
顿时疑窦丛生,在航空器和船业生产领域普遍落后的中国怎么可能反超苏联和美国?根本就不科学好不好。
其他人如此可以说是死鸭子嘴硬,但舒曼却是这方面的行家,因为别人不清楚,他可是知道,在直升机生产上钻孔铆接工艺并不容易,相对来说钻孔还算好,电火花,水切割,激光,电子束……只要花心思,总有办法能够办到。
可铆接就不行,说句不好听的,这项工艺就是用蛮力捶扁铆钉,使其将板材和部件儿固定。
当然,这一过程还非常讲究,毕竟不同材料铆接时所用的力道是不一样的,不然铆钉是捶下去了,周围板材被捶裂开不就白干了?
所以不同材料用什么铆钉,使用什么力道,发力点在哪里,如何控制……都是学问,不是在这一工种上混迹十几年的资深技术工人,根本玩不转这一行。
既然是吃经验的工序,想搞自动化何其之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就好比顶尖的大厨,同样的材料,大厨的菜怎么做都好吃,因为他的经验摆在那儿呢,油盐酱醋放多少,怎么放,什么时机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菜换了一个人做就是做不出大厨的味道,至于普及量产更是难上加难。
直升机的钻孔与铆接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大厨烧菜还要难上数倍。
如果这要是其他地方,以舒曼纯种日耳曼人的尿性,早就大嘴巴一张,直接点出其中的不可操作性,问题是此时此刻他身在腾飞集团旗下的相州厂,他想巴结的庄建业就站在不远的地方静静的看着他们各种的吃惊与诧异,似乎还n很享受。
舒曼在耿直,在忠贞不渝,在庄建业这里也得把这一切丢进垃圾堆,所以舒曼很明智的没开口,而是眯着眼睛仔细的观察其中的细节。
那态度很明显,我可以什么都不说,但必须要做到心思通透,不然以后腾飞集团拿这一套诓他们莱比锡公司,自己也清楚里面的底细不是?
有了这个心思,舒曼看得可就认真多了,几个负责自动钻孔的机械臂没啥大不了的,他们莱比锡公司的维修厂里也有,甚至有两条跟眼前的还是同款,都是德国公司生产的。
柔性工装设备到是不错,这方面德国要弱一些,美国的又贵,到时说不得要从腾飞集团这边进口一些。
就这样一边看着,一边评价,很快舒曼就来到了铆接加工区,引入眼帘的两条机械臂依旧是他们维修厂里的同款,见状舒曼就有些兴致缺缺,核心的机械臂都是引进德国的,看来所谓的自动铆接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