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结果,陪同老总部首长视察的庄建业差点儿没哭了。
他搞这么多可不是自己想干航天,而是准备趁着航天部门淘汰旧设备,搞产业升级,跟以前一样做个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低调且奢华的赚上一笔。
也正因为如此,老总部首长过来,庄建业才会使出浑身解数,把压箱底儿的东西全都掏出来,哪成想老总部首长一句话全都砸在手里了。
庄建业这个真汉子差点儿没哭晕在厕所。
当然,就算再怎么在厕所里哭天抹泪,老总部首长的话还是要听的,更何况这是国家的意志,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所以在老总部首长离开后不久,腾飞集团便开始在西平厂试制航天部门的大型部件儿。
不得不说老总部首长的眼光还是很厉害的,不到半年的时间,腾飞集团生产的某运载火箭二级燃料罐和某型导弹一级燃料罐及部分弹体都达到了设计标准,并通过航天部门专家组的审核,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然后……问题就来了。
这类部件儿直径普遍在两米到三米,甚至更大;长度最小的也要8、9米,其中某型导弹弹体因为设计需要,直径更是达到35米,长度174米,且需要一体成型。
这么大的结构件儿已经超出普通货运火车车厢的长度,需要特制车厢才能装运,这就罢了,关键是这些大家伙个顶个还都是精密部件儿,说是跟婴儿般一样娇贵都不为过,运输转运期间是既不能磕了又不能碰了。
在这方面腾飞集团前期规划不完善的弱点就凸显出来了,没有专用的铁路、公路线也就算了,地处西南地形还十分复杂,隧道、弯道多得令人怀疑人生,这样的路况想保证大型精密结构件不出问题,简直能神情世界纪录。
怎么办?
腾飞集团给出的答案便是利用飞机进行航空运输,并很快拿出一套可行性很高的方案。
陆路运输有局限,又不靠海没办法用船运,航空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航天部门一商量,最后由老总部首长拍板儿,立项运16。
承担改装任务的腾飞集团为了这个项目甚至将持续推进的先进轻型运输机项目都暂停下来,集中所有力量,拿出这些年最压箱底儿的技术,耗时近两年,硬是把两架空军退役的伊尔-18改的连苏联伊柳申设计局这个亲妈都不认识了。
没办法,为了能装下弹体这样的大型结构件,机身被腾飞集团进行了颠覆式的拓展,形成了一个长2056米,高59米,宽59米,容积为713立方米的巨大货仓,可以轻松容纳腾飞集团生产的运载火箭或导弹弹体等大型结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