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页

至少他们在第一时间就监听到中国演习部队的通话。

丘尔金中校一边打开录音记录设备,一边看向傍边的越军少校阮勇,看着对方拿着笔在纸上飞快的写着漂亮的汉字,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侦察机上之所以安排两位越军军官上来,除了苏军与越军之间存在军事互助和交流的条约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越军之中有不少懂得汉语的人。

眼前的这位阮勇少校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这位早年曾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五年,不但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掌握粤语和客家语两种方言。

正因为其超凡的语言天赋,被苏联驻金兰湾的情报机关看中,选派到监听部门,专门进行对中国的监听解读工作。

这一次侦察监视中国海空联合演习,算是苏联驻金兰湾部队这些年最为重要的侦察监视任务,所以当丘尔金中校接到任务后立刻就把阮勇少校要过来,以便能够第一时间通过人力翻译机,掌握中国海空联合演习的具体情况。

作为典型的民族主义者,阮勇对于成不成人力翻译机并没有多少排斥,反而觉得跟着苏联人去找中国人的麻烦非常光荣,甚至还向丘尔金提出,如果可以,希望能利用图-16侦察机上的干扰设备,好好教训一下中国海空联合演习的参演部队。

丘尔金中校答应的非常痛快,甚至还说出在这方面你就是指挥官的怂恿之言,不过却有个前提,那就是先把侦察监听任务做完还能想这些东西。

阮勇对丘尔金中校如此变通简直感激涕零,正因为如此,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他和他的助手就十分认真的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等到设备完全开启,一串串晦涩难懂,且夹杂着不同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短促而又迅速的透过监听设备传递到侦察机上后,阮勇便忙碌个不停。

直到丘尔金开口相问,阮勇这才顿了一下笔,随即从助手里哪里把之前的几率文稿拿过来,扫了一眼后,用并不流利的俄语说道:“根据过去四十分钟汇总的监听情报,已经进入第四天演习的中国军队终于要出动他们的空中力量,具体的情况我们还在探查,不过大致的意图却已经有初步的结论,具体的都在这张纸上了。”

说着阮勇从手上的一叠文稿里抽出一张递给丘尔金,丘尔金接到手里只扫了一眼,就惊讶的睁大了眼睛,随即反反复复看了足有两分钟,这才呼了两口气,算是平复了有些难以理解的心情。

旋即皱着眉看向阮勇:“中国人想搞远程航空编队的海上突袭?而且还是歼击机、轰炸机、电子战飞机、海上巡逻机诸多机种联合行动……”

话音未落,丘尔金粗黄的眉头深深皱起:“中国的航空力量体系建设什么时候这么高了?都能做多机种联合行动了?”

也难怪丘尔金中校会有如此疑问,多机种联合行动可不是把不同种类的飞机联合编队,浩浩荡荡的飞过去就了事的,而是需要不同机种在不同任务范围相互配合,彼此协调,如此才能形成一个拳头。

不然就是一盘散沙,别说执行任务,可能还没飞到地方就会被对方的防空力量当成美味一口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