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用于实验验证的航空平台不是重要,而是非常重要。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验验证航空平台的数量与水平,可以反应一个国家航空技术上的强弱。
这从美、苏两国花样百出的试验验证机就能看得出来,没有一个个疯狂开脑洞,似乎无所用处的试验验证机的铺垫,美、苏两国就不可能拥有f-15,f-16;苏-27,米格-29这类颠覆想象的航空工业结晶。
从这方面来讲,国内的确照比国外航空工业强国存在不小的差距,别说打造专用的验证机,就是适合改装的平台都少之又少。
庄建业对国内的现状自然是清楚,所以郭晓波找过来,庄建业根本就没有犹豫,就答应免费为飞行控制研究所提供顶配版的运-6a。
不仅飞行平台免费,庄建业还为飞行控制研究所提供三千万人民币的技术研发经费,除此之外,一旦基于运-6a的电传操纵系统成功实现商用服务,飞行控制研究所还可以从日后的销售收入中提取10的协议分成。
而飞行控制研究所所需要付出的,便是在研究十号工程电传操纵系统的同时,顺带帮着把用于实验验证的运-6a的电传操纵系统给弄明白。
无论是郭晓波还是飞行控制研究所,对庄建业的要求半点儿抵触的心里都没有,人家腾飞集团又是给钱,又是免费提供飞机平台的,光这份人情,免费帮着搞一套电传操纵系统也是应该的。
更何况对他们来说,小型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也没啥难度,要知道郭晓波的团队做的可是第三代战斗机的电传操纵系统,小型客货飞机平台无论从机动性还是性能都没办法跟战斗机相提并论,再加上作为验证平台本身就要装上一套电传操纵系统做测试验证,只要稍稍改一改,足可以应用到运-6a上。
当然了,飞行控制研究所给运-6a装电传操纵系统没问题,然而运-6a却在某些方面与飞行控制研究所要求的某些指标存在差距。
那就没啥好说的,有差距就改,正好腾飞集团手上的先进轻型运输平台的某些关键技术同样需要试验验证,于是干脆来个二合一,于是对运-6a的改动就开始了。
首先是机翼,刚开始是去掉固定在机体上的支撑杆,然后增加后掠角和翼梢小翼,后来干脆重新优化机身,在机身下腹部增加一个小型的中央翼盒,将上单翼改成下单翼。
其次是尾翼,由于先进轻型运输平台准备采用t型垂尾,以便降低结构重量,增加机尾后舱门的装卸灵活性。
然而腾飞集团在以往的机型中就没弄过t型垂尾,如今有运-6a做验证,干脆就一并加上。
经过这么一番改动,整架飞机早已看不出半点儿运-6a的痕迹,完全可以说是一架全新的飞机,再用运-6a做代号显然不合适,可又一时想不出其他的名称,便先用高原鹰ro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