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页

问题是一座横亘在边疆区的天山山脉,将南北疆硬生生给隔开,能够连通的道路可谓少之又少,且通行条件非常差,如果冬天大雪封山,南北疆甚至会断绝往来,这对边疆区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当然了,这么多年边疆区地方政府不是没想过用航空器来解决这个难题,问题是国内提供不了能够飞越天上这类高海拔山脉的通用飞行器;寻求国外产品的话,要价又太贵,地方上根本负担不起,没办法只能利用车队来回转运,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人员和物资也就算了。

要是对时效性要求高的话,那就是真看着茫茫天山欲哭无泪了。

可如果有一款能够轻松飞越天山山山脉,沟通南北疆的通用航空器就不一样了,实效性要求高的人员和物资可以轻松在南北疆两地实现通航,从而促进南北疆人员物资的流动。

青藏高原更是如此。

若是算上边防官兵以及驻疆、驻藏部队的补给运输,整个通航新机型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正因为如此,腾飞厂的改进型运5就必须满足高原的使用需求,最高升限要翻一倍不说,动力方面也要做极大的升级。

毕竟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老运五四千三百米的最高升限,以及活塞五发动机,根本满足不了这两个地区的要求。

所以庄建业一开始就把改进型运5定位为一个全面提升的客货两用通用飞机,不但要提升发动机的能力,还必须保证人员在高海拔地区飞行时的安全性,因此涡轮螺旋桨和增压舱是不可避免的标配,两者缺了一个,那跟老运五有啥区别?

第三百九十七章 被骗两千万

是的,不但没有区别,甚至还赶不上老运5受人欢迎,毕竟换装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改装型运5若是没有质的跃升,总体成本不但比老运5高,而且性能上还大同小异,如此情况下用户用脚选择都知道用老运五划算。

更何况腾飞厂又不是没有前车之鉴,运五的母型号是苏联的安-2运输机,七十年代末安东诺夫设计局认为四十年代设计的安-2的性能太过老旧,有些不适应未来的发展。

便以安-2为基础,换装大功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这就是安-2运输机的后继型号,安-3运输机。

从1980年开始立项,制造出数架原型机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飞行,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型号无声无息的不了了之了。

究其原因无外乎只有一个,那就是除了换了个发动机外,安-3的性能并没有比安-2提升多少,反而因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制造成本高,维护保养复杂,反倒是不如应用活塞发动机的安-2性价比高。

眼看着就算装备也毫无前途,这个型号除了下马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