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

说着叹了口气:“航空制造业之所以门槛高,不单单是技术,还有市场,一百八十套系统,三百余架无人机,中国没那么大的缺口,要怪只能怪腾飞厂那个庄去年的时候手段太过激烈,已经把他们国内市场全部填满了,无人机又不是厕纸,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林德曼话说得很慢,但却十分自信,看着简报上说腾飞厂在联系日本和欧洲的供应商,准备改装已经生产出来的发现-2无人机系统,然后在本国国内消化掉,林德曼就是一声冷笑。

别看这段时间林德曼把h公司的大权交给李斯特打理,自己崇信宗教无所事事的模样,实际上这老家伙无时无刻不在研究腾飞厂。

以至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林德曼比腾飞厂自己人都要了解腾飞厂。

如今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是个什么情况他不知道吗?现行的产业政策他不清楚嘛?林德曼心里跟明镜似的。

可他还是拿着两亿美元为诱饵,对着腾飞厂下了死手。

原因很简单,因为腾飞厂的存在,中国国内的无人机市场已经饱和,特别是去年腾飞厂与h公司的几家有关联的外包公司竞争之后,更是让腾飞厂的高端无人机彻底站稳脚跟。

可既便如此,总销量并不高,也就不到二十套的模样,按一套四架无人机和两架备用机这种顶格配置计算,腾飞厂也只有六十架的产量。

六十架,连h公司欧洲订单的零头都不到,可见中国市场的容量非常小,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去年刚刚接受腾飞厂的ty-2系列无人机系统的各个企事业单位,又怎么可能舍弃刚上手的新机,又去采购腾飞厂的发现-2?

就算退一万步,发现-2被这些单位采购,最多也就是二十套,六十架而已,可如今腾飞厂的库存可是一百多套,三百多架,如何能消化得了?

所以林德曼判断,这不过是腾飞厂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既然是无奈之举哪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要知道这个时候腾飞厂是做多错多,改装就意味着投入,林德曼不相信跳进航空发动机和专业航空制造设备这两个大坑的腾飞厂,资金不会出问题。

既然如此非但不用担心,反而对志在吞并腾飞厂的h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毕竟鱼在鱼网里安安静静的还能多活一阵,一旦求生欲太强,瞎折腾想逃生鱼就会不断的被渔网切割捆紧,反而死的更快。

如今腾飞厂就是h公司用渔网困住的大鱼,稳稳当当还能坚持坚持,可要是折腾……

“腾飞厂那边就让他们先闹着,左右逃不脱的,今天你就跟苏西洛把事情定下来,然后忙完欧洲的事情就去中国,跟他们的政府提出我们最诚挚的合资意向,然后以救世主的姿态完成我们对腾飞厂的兼并。”

林德曼又是絮絮叨叨一大堆,但最后的指令却很清晰,李斯特点点头:“是的,先生。”

“走吧,苏西洛人不错,至少比那个庄更让人放心!”林德曼说着,脸上便露出和蔼的笑容,与走进的苏西洛如几天前一样握了握手,然后交代了几句,就自己推动轮椅自顾自的离开继续自己的海边漫步,只留下李斯特和苏西洛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