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后天有更大的游行,以便向政府施压。
在商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斯特这要是在看不出来林德曼的用意,那他直接打开窗户从十五层的办公室跳下去算了。
如此人文关怀,h公司要是不展现一下自己的责任,很有可能被上苍一道神雷给劈死。
既然如此,还等什么,自然是马上行动了。
于是乎在h公司的刻意攻关之下,美国媒体的口风迅速转变,原本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报道宗旨是借此机会拼命的往苏联脑袋上扣屎盆子。
苏联红军事后不计代价的救灾,美国媒体就跟瞎子一样,全当没看见,反而揪着苏联在事故初期隐瞒事实,应对失当是各种猛批,完全是一种我干不死你,也要喷死你的架势。
可等到h公司的大把公关费撒下去之后,美国媒体各种喷苏联政府的架势不变,但却增加了关心欧洲民众健康的报道。
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航空监测和航空喷洒稀释药剂的问题,一段段令人泪目的悲剧故事,一幅幅欧洲民众举着标语怒斥政府不作为的照片,一行行带着人文关怀的文字,瞬间就把欧洲民间的这股小小的风潮推到了风口浪尖,进而渲染成排山倒海。
等到里根总统的特别顾问在某电视节目上表示,美国对欧洲民众在核污染下的健康诉求表达关切后。
本来还死撑的欧洲各国政府终于迎来了他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的绷不住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位于北欧的瑞典第一个扛不住了,作为最先检测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国家,与苏联只隔着一道波罗的海的瑞典可谓是欧洲各国最恐慌的一个,尤其是当地的几家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核污染对人体有可能的危害,民众需要的注意事项,又把这种恐慌加剧了数倍。
哪怕瑞典的几个权威专家出面,解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距离瑞典有一千多公里,只要稍加防护,并不能对人体构成致命威胁。
但已经先入为主的瑞典民众,已经不相信那些专家的话,要求国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人民,比如说利用无人机二十四小时检测,再或者利用无人机在全国范围内泼洒稀释药剂等等。
如果是其他时候,瑞典对这种明显瞎掰的言论大体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然后一番骚操作把这股民意转化为生产力,动员国内的工业制造商们开发瑞典自己的无人机。
要知道瑞典在欧洲各国可是除了英法德以外,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尤其是航空工业,更是在欧洲独领风骚,成为二战后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并生产先进战斗机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