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坐下,领头的那个中年男子便问着坐在对面的马尾女人:“小汤,你确定永宏厂搞出了喷丸成型机?”

汤莉莉温婉的笑了笑:“我也是听我爱人说的,他就在永宏厂工艺处工装科做设计员,前不久轰动业内的金属毡和真空钎焊工艺,就是他参与完成的,所以应该不会有假。”

中年人一听顿时肃然起敬,没办法,这段时间永宏厂的一项新材料,一项新工艺实在太有名了,硬生生将挑剔的美国工程师的看法给转变过来,就凭这就已经是业内的传奇,中年人没想到这项传奇的缔造者就是眼前女人的爱人。

第七十七章 歼73

不过中年人的惊讶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被挥之不去的愁容取代,因为他所遇到的难题可不是金属毡和真空钎焊能够解决的,要是能这么简单,他就不用大老远的跑到星洲城了。

如今想来,他们成功厂还是低估了机型的难度,原以为不过是歼7的改进型,过去十几年成功厂也做过不少,基本上都是小修小补的改进,整体用料和制造工艺方面没啥大的变化,把图纸拿过去,按规格加点东西,或减点儿东西就可以了。

然而这次却不一样,歼7后面加了个3,就好比土八路换上了美械装备,整个一个鸟枪换炮,歼7还是那个歼7的模样,可里面的结构、整体的抗疲劳程度、内里的工艺情况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开始成功厂还大咧咧的没当回事儿,直到跟设的技术人员来到设计所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个披着歼7外皮的新怪兽。

至于跟设是什么,很简单,就是飞机制造厂抽调试制的技术人员到飞机设计单位跟踪设计过程,了解设计意图,对设计中遇到的工艺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做好制造环节上的工艺准备。

按理说,制造环节方面存在困难是有权向设计单位提的,而且在某些时候制造厂的意见还很重要,毕竟设计单位的东西再好,造不出来也没用。

可这次跟设的成功厂的技术人员的意见直接就被无视的,原因很简单,歼73是按照苏联米格21f仿制的新机型,既然是仿制,那就要像模像样的造出来,困难可以有,但必须解决!

被上级狠怼的成功厂无奈,只能拿着图纸回去,结果越看越是头皮就开始发麻,很多东西厂里都没做过,这活儿可怎么干。

然而明知道自己掉进了大坑,成功厂还是得硬着头皮上,没办法,上级的任务是死的,不干也得干,不然就没饭吃。

于是成功厂尽管知道不容易,还是上了歼73的试制任务,结果不干不知道,一干才发现难度比想象的还要大,说举步维艰有些夸张,但一步一个坎儿绝不为过。

就拿中年人所在的成功厂三车间来说吧,几个重要部件儿都需要他们做精密加工,而三车间以往的经验和技术根本就没用,推到重来的结果就是试制的进展极为缓慢不说,即便是造出来也可能面临着质量不合格的风险。

一想那些被判定为废品的零部件儿,中年人就有些心疼,不禁抬眼看了看对面的汤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