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考察变成了交流会,地点就是材料室对面的小会议室。

这时通过交流和翻译的转述,周围的陪同人员已经了解到金属毡的价值,一起坐下交流的部委领导兴奋的脸色涨红,刚才脸被打到了太平洋里去了,现在不但回来了,还从太平洋里面捞了好几张。

连西方国家制造都很困难,国内居然弄出来,这是什么?妥妥的世界先进水平,这脸长的,简直了……

于是对待俞厂长等人的态度自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直说老俞不地道,有这么好的成果怎么不早说。

俞厂长等人唯有苦笑,他们知道了跟部委领导差不多,想地道也地道不起来呀。

第六十八章 早就搞成了

“老俞呀,等这次完事后,跟部里申请个专项,先把金属毡做起来,然后加大投入争取把其他先进材料也搞上去。”

眼见两名美国工程师越谈越开心,甚至表示如果可能希望永宏厂的航空级金属毡能早日投产,他们普惠公司有可能作为重要原材料,从永宏厂进口,一位部委领导当即就激动了。

此时的中国一直是先进工业品的进口国,每年好不容易积攒的外汇,几乎全部拿来进口材料和设备去了,有鉴于此,能向国外出口东西,创造外汇,那都是宝,要是能出口先进工业品就更不得了,简直称得上是国宝。

于是那位部委领导二话不说,直接就大手一挥,给永宏厂极大的政策优惠,至于行不行,根本不在这位领导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能长脸面的事情,那就是好事情。

俞厂长等人也很高兴,尽管到现在他们也不知道金属毡到底是怎么回事,陆茗这个经常乱报课题,却一直瞎忙活的疯丫头怎么就捣鼓出世界级的材料。

但不妨碍他们对部委政策的拥护,所以就算两眼一抹黑,几个人也装的了然于胸,好似陆茗的成果是在他们关怀和领导下产生的,为此口才极好的俞厂长跟部委领导说得那叫一个热络,中心思想就一句话,请各位领导放心,永宏厂保证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期望,坚决把航空材料这块给搞上去。

厂领导和上级领导聊得很开心。

陆茗跟两个美国工程师交流的也很愉快,这要是放在以前,没两句话陆茗估计就露怯了,毕竟她的能力有限,哪怕她很努力,可还是弥补不了理论上的巨大差距。

正因为如此,她拼死拼活的搞实验没少遭人笑话,都觉得她一个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人,非要搞那些别人看不懂的高端东西,有点草鸡想当凤凰,太不自量力了。

陆茗也很憋屈,好在她不是那种碰到困难就往回缩的姑娘,别人说不行,那就做个行的让人看看;别人说不自量力,自己就来个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