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里面厚厚的会议纪要,一看便再也拔不出来。

原来上面记录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情发生在1970年,这一年一架某国的大飞机在x边疆区坠毁,飞机烧得只剩下残骸。

经过外交途径协商,该国同意提供坠毁机型的出厂技术资料,经过上级部委批准,责成永宏厂组织一批专家赶赴x边疆区,从这架坠毁的飞机上拆下发动机运回厂里去。

一次空难早就永宏厂空前绝后的运气,让他们有了第一次解刨和测绘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的运气。

于是厂里立即成立大功率涡扇发动机领导小组,下设测绘设计组。

那个时候还在特殊时期,讲究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所以如今的二分厂厂长薛荣贵任测绘设计组组长,永宏厂第一任总工程师任庆祥为副组长,他的老丈人宁志山当时只是小组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后勤工作。

如今的总工程师何明连副组长都混不上,只能做个测绘室的主任,至于乔辰宇只不过是个技术员罢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测绘设计组可谓人才济济,几乎囊括了当时永宏厂所有精英。

只不过汇聚精英的设测绘设计组,改变不了当时落后的科研条件,厂里当时没有专门的测绘场地,只能把成品仓库腾出来,当做发动机存放和测绘的场所。

为了保密,门口昼夜都有部队的战士站岗,窗户不敢开,夏天库房里又闷又热,温度超过四十摄氏度。

当然严酷的环境不算啥,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关键是发动机本身,林林种种有两万多个零件,因此设测绘设计组的人首先得搞清楚发动机的主体结构,而后是材料情况、装配工序、配套成品件儿的加工活替代方案、电子系统、滑油系统、轴承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将这些零件从英制单位一律换算成公制单位。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种大飞机使用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实在是太复杂了,一只稳稳当当在天空中飞行数小时的铁鸟,一个必须安全起降无数次的飞行器,它以钢铁为肌肉,以燃油为血液的心脏,其复杂程度达到了人类智慧的顶峰。

但设计制造它的是人而不是神,整个把能源转化为超音速飞行动力的过程神秘无比,让人顶礼膜拜。

样品只有一套,非常宝贵,还得重新装配起来供发动机试车,绝不能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