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郎道:“我是你儿子,你知根知底,我是能编出来这种话的人吗?”
张御史喟然长叹,站起身道:“真是老了,不服输不行啊。”说完,饭也没吃,便离开了。
张夫人见丈夫如此,不免有些担忧,想悄悄跟上去看着,却听儿子道:“别理他。”
“他是忠臣,要清正,要刚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什么事儿都想去说一嘴,只图问心无愧,可咱们呢?我小时候到书院念书都没人愿意跟我玩,背后骂我是小告状精,阿娘你出门在外,多少女眷阴阳怪气的挤兑?”
张三郎抱着他的猪蹄,有一搭没一搭的道:“就他是忠臣,就他耿直,大唐就这一个御史了,看我爹这劲头儿,不当官儿了回老家去弹棉花,都能养活二百口人——常侍中不耿直吗?郑国公不耿直吗?人家也得罪了那么多人,逢年过节都没几个人登门?”
“别这么说,”张夫人叹口气,道:“你阿爹是有些迂腐,可他没坏心。”
“没坏心却办了坏事,那才更叫人膈应,”张三郎哼笑着,舔了舔手指头上的油,劝慰母亲道:“叫他出去走走吧,吹吹风,脑子里的水没了,他也就醒了。”
第二日的朝会,仍旧有人弹劾乔毓,只是这弹劾的人里边儿,却少了张御史。
皇帝登基几年,早就将臣子们的心思摸透了,知道这些人不撞南墙不回头,只是没想到,最爱较劲的张御史却成了哑巴。
他有些诧异,正在想今儿刮的是什么风,不想张御史却近前一步,道:“臣有本启奏。”
难道是打算最后再弹劾?
皇帝心头微动,面色却如常,只道:“讲。”
张御史今日仍旧是要弹劾,只是弹劾的人不是乔毓,而是其余人。
“此辈并非御史,且无实证,便口出妄言,朋扇朝堂,合该问罪,”他取下头顶乌纱帽,叩头道:“臣心怀偏见,未经查证,便上疏弹劾,着实有负御史之责,今日自请去职,望请圣上准允”
皇帝素日里最烦的就是这几个清流御史,脾气又臭又硬,认准了的事儿十匹马都拉不回来,偏生他还要脸,没法儿将人打发走了,这会儿见张御史这个硬骨头竟肯低头了,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去职自然是不可能去职的,好容易这人转性了,用着也顺手了,怎么能往外赶?
皇帝不轻不重的说了几句,又加以劝勉,令人张御史搀扶起来,后者连声谢恩,心悦诚服的回到了原处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