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决定艺术的是审美,决定审美的是标准。
让人们喜欢一样东西,追捧一样东西,就需要有人给定一个标准。
正如“楚王好细腰,宫娥多饿死”一个道理,有权威给了一个标准,那么大家都会按照那个标准来。
任何一个时代的美学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美国就是靠着这种反向舆论以及媒体攻势,把抽象表现主义给捧了起来。
不仅仅是抽象表现主义,美国在洗脑方面向来有独到的经验,八九十年代华夏深受其害,至今为止,有很多在八九十年代被忽悠过的华夏人现在还觉得美国就是天堂,华夏就是人权地狱。
再说回抽象表现主义。
行动绘画,这是一种绘画风格,跟抽象表现主义密切相关。
在行动绘画中,往往会出现直接将流质的油彩和涂料,利用泼、洒、滴、灌的方式表现在画布上。
很多人在看到泼、洒、滴这样的词,或许会想到国内的一些“针管”大师。
一些书法大师或者国画大师会将墨水放在针管里面,然后任意射在画纸上,追求那种墨水最自然的状态。
这些大师未必全是江湖骗子,也有一些其实是真大师,不过他们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找到了一条岔路。
至于这条岔路是好是坏,不好说。
潘建峰的这幅画就用的是行动绘画,颜料顺着画布往下流淌,有的地方现在还在流。
如果说胡亥的风格吴子云还能勉强接受的话,那么潘建峰的作品只能让吴子云直翻白眼。
不过吴子云虽然心中不喜,却没有多做评价,只是冲潘建峰点了点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