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重的印象中,最让人压抑的应该是《变形记》这类,其次是应该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类,再次才是《活着》这类。
悲剧的内核在于人心,在《平凡的世界》中,主角们虽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作品中间处处都展现了温暖的亲情和友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孙玉厚一家,孙玉厚本人勤劳朴素,忍辱负重,儿子和女儿各个自强自立,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除了亲情,还能处处见到美好的同窗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乡邻之情。
还有爱情,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的爱情,有一种柏拉图式的纯美。
这么一部表达温情的小说,张重却不愿多去看它,是因为它的创造者路遥。
为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路遥拼尽了生命。
张重曾经读过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看到了路遥如何为写作而生、为写作而死的生活状态。
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午饭过后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候还会延伸到四五点才睡,一天两包烟,几杯浓咖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期间他咳血不止,医生告诫他必须停止写作才能延续生命,但是他没有听医生的话,手中的笔也没有放下。
有人批评路遥,如此用生命为代价完成一部作品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他完全可以延长自己的生命而同时延长创作生涯。
批评者心中更多的是惋惜,如果路遥能够缓一缓,或许读者们能读到更多好作品。
路遥去世的时候,也正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
第0314章 全景式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势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
当时有批评家认为,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
有时候,张重在想,批评家的作用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个搅屎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