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上,34所高校,每所高校的参赛团队都是三个人。
因为赛事规则就是最多三名成员,那么每所高校肯定都会选择三位选手,毕竟人多的话,解起程序来自然就会更加高效一些。
“陈俊,你负责每一道题目的解析,欧阳晨,你负责协助陈俊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帮忙,然后我负责编写程序!”
徐斌对这一次比赛进行了一个准确的分工。
因为a竞赛比的是高效率,谁更快的解答出了题目,谁就能够更接近总冠军的宝座。
而每一个团队只会提供一台电脑供给答题使用。
既然如此的话,徐斌就分配好,由自己来操控电脑进行编写程序答题,而陈俊和欧阳晨可以将精力都集中起来用于解析每一道题目。
5个小时的时间里,最少要答7道题或者以上,用时最少的团队就能够获胜。
所以三个人之间的团队配合,以及高效分工,对于这一场竞赛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徐主任,我会用最简洁的方式,将题目给解析出来,争取让你能够更好的答题。”
陈俊点了点头,认真的回答道。
欧阳晨也是点了点头,尽管他做的工作是最“简单”的,但他也不会丝毫的松懈下来。
因为欧阳晨很清楚,自己是团队不可上缺少的部分,也一定要尽全力的辅助陈俊对题目的解析,才能够使得团队取得最好的成绩。
而整个团队里面,显然徐斌的工作是最难的,因为在陈俊和欧阳晨解析的题目之后,需要由徐斌来编写程序进行答题。
当然了,在答题的过程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的话,陈俊和欧阳晨两人也会担任起徐斌的智囊团的重要角色。
其实大部分参赛高校的团队分配工作,基本上都是徐斌他们这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