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两年之后,也就是56年,南通开办了第一期的西医学习中医班,朱良春先生就是讲课老师,他的授课内容就是中医基础。
这最初这几年,中医发展的形式还是好的。虽然西医研究中医的思路,一直都是西医思维。比如许阳治好了这个黄疸垂危病人,他们就想着这里面到底是哪个药材起了作用呢?
这里面的有效成分能不能提取出来呢?是不是针对黄疸毒素有特殊效果?如果可以的话,那是不是可以做推广呢,这样的话,我们针对黄疸就有特效药了。
没错,这就是典型的西医思维。
当然了,这个思维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你找不到能专门针对黄疸的药材呢?
这个时候怎么办?
你怎么评价这个治疗呢?
当然了,在许阳开的方子里面,其中茵陈这味药,是专门利胆退黄的。
你用西医的方法研究,的确能找到里面的有效物质。也的确能治黄疸,但是单靠这一味药,很难建功。尤其对这样的垂危重症,基本上是拿不下来的。
因为到垂危阶段最关键的不是退黄,而是通阳。
上去效果不好,或者没把人救回来,你又要怎么评价这次抢救呢?
最后就会演变成自愈啊,偶然啊,安慰剂啊。最有学术性的说法,就是没有循证医学做支撑。
我们一直称作的网络查病,癌症起步的某家公司,也做了他们的健康医典,对各类疾病都做了科普,从起因,到症状,到治疗,到预后,到日常,很完善。
但是你会发现治疗这一块,只要是稍微严重复杂的疾病,里面涉及到中医的部分,直接是一句无循证医学做支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翻译一下,就是虽然你们治好过,但是我们不承认。
这就是处在西医理论评价体系下的中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