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页

踏踏实实与大资本合作不香吗?起码越是大资本,越是注重契约精神。

齐政兀自摇头道:“让资金来源多元化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原因,关键之处在于,海洋牧场的大规模建设,绝不仅仅是一盘生意,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现实生计问题。”

“我就说一点,现在我们的海洋牧场只有那么几个,倒是容易驱逐不请自来的渔民。但如果按照计划中海洋牧场覆盖万里海域,你怎么防?一边是渔业资源枯竭,国家不断压缩海洋捕捞产能;一边是70多米深的大海,有30多米厚都是鱼……换做是你,会干一票不?就算你防护得来,也会疲于奔命。”

陈哲年愕然,他还真的没有想到这种情况。

齐政略显严肃道:“如果是在远离海岸的海域建海洋牧场,或者以大型养殖工船为核心的深远洋养殖‘联合舰队’,让大资本主导投资都没问题。但在近海的海洋牧场,我们必须做到‘与民共赢’!”

顿了一下,齐政意味深长的看了陈哲年一眼,道:“要不然,国家凭什么批准万里确权海域给你?”

陈哲年的喉头蠕动了两下,也不吭声了。

有一点他是明了的,万里海域的海洋牧场,即使是企业行为,也脱不开国家力量。

不是说你建得好就能让你“圈下”整片海域的,更别说是调动政府资源配合你的扩张了。

毫无疑问,他被齐政上了一课。

——嘉谷之所以为嘉谷,就在于有些底线始终不动摇。

好歹是嘉谷高层之一,这一点他是有体会且身体力行的。

譬如海洋牧场的“生态优先”底线。

老实说,嘉谷的海洋牧场建设中,若一味追求单一物种的养殖,可以肯定的说能较快实现增产,但与此同时也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带来负面影响。

要实现生态优先,海洋牧场的建设主体就必须尊重海洋和大自然。嘉谷守住了这个底线,包括坚持“先场后牧”,即先搭建牧场,再合理牧渔;包括尊重“不请自来”的候鸟群……

不过大概是因为海洋事业部的生产基地大多远离大陆,陈哲年对另一些底线体会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