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能还不太明显,但等到广袤的阿拉鄯沙漠区有半数被嘉谷绿洲覆盖,西北的风沙侵袭之势都会为之扭转。
王司长晃晃头,将纷乱的思绪拉回到海洋牧场上。
“在嘉谷的海洋牧场大计划出台后,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果说嘉谷的特种浒苔是从海水中抽取营养盐,形成有用的海藻生物量,同时释放氧气给海水;那鱼虾等海洋动物水产养殖的作用恰好相反。动物养殖和植物栽培是两个互补的过程。”
“我们部门觉得,这样的海洋牧场,是渤海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利器之一。如果可以,嘉谷不妨也将目光投向渤海看看……”
……
最终,直到他离开,齐政也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
不过,海洋事业板块的老大陈哲年的态度很明确:“我反对!”
“污染的是渤海,需要治理的环节却在陆地上。部门之间打架且不谈,治理的难点还在于地方要发展,而环保部门的权力却根本不足以提高地方发展经济的环保标准。”陈哲年就差没点名说对方是异想天开。
这一点齐政是赞成的,正如陈哲年所说,渤海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环渤海地区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和重型化的产业结构——在仅占全国总面积54的环渤海地区内,集中分布了全国总人口的185、国民生产总值的22;每年排入渤海的污染物达70多万吨,占全国入海污染物总量的477……
陆上的污染源头不解决,哪怕去十个嘉谷,也只能说是减缓了恶化加剧的趋势。因此陈哲年一听,整个人都不好了,忙不迭的摇头反对。
不明确表态不行啊,陈哲年是知道的,大部分的嘉谷人,包括他在内,多多少少都带着些理想主义。
不赚钱也不在乎,这种项目在嘉谷体系内又不是第一个了。
不需要什么解释,无非是有钱任性罢了。
但海洋事业板块还是初生的体系,说得难听点,就是“穷逼”一个,可没有多少资本任性。
渤海那是能轻易“折腾”的吗?2010年至今,渤海年均出现赤潮98次,累计发生面积2021平方公里;渤海的油气产量又占我国海上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加之进出渤海船舶年均约60万艘次,导致渤海海上溢油事故风险极大——要是海洋牧场碰上溢油事故,那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齐政看他“如临大敌”的模样,只觉好笑,道:“你说得对,但是有一点对方说的也没错。海洋是一体的,海水是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