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什么叫生产力?这就叫生产力。
评判一头猪的贡献度,最终还不是评判它的“造肉能力”?
以这样的生长速度,哪怕出肉率、料肉比是平均水准,嘉谷农牧的养猪产能也能夺得头魁,何况人家的关键指标都在平均水准以上。
没有人怀疑嘉谷在夸大其词,因为没必要。
于副部仔细看着可视化大屏上细化的各阶段生猪日增重曲线,还有算出的各大养猪场的最佳出栏时间,以及其他两个大屏上各养猪场的sy(一头母猪年断奶头数)、sy(一头母猪年上市头数)、断奶—育成死亡率、料肉比等——据说这些也是养猪场员工的考核指标,只要达到了标准,就有分红,超过了标准更有奖励。
嘉谷这是仅仅向他们展示一个养猪数字化系统吗?并不是,嘉谷想展示的,是这么多年来规模化养猪的“集大成之作”。
毫无疑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人的主要动物蛋白来源依然是猪肉——对牛羊猪而言,猪骨骼小,料肉比低,杂食,意味着只算直接成本的话,猪肉最便宜;鸡鸭虽然料肉比更低,但脂肪含量(或者说热量)也低,性价比次之;捕鱼不如饲养稳定供应,且受地理位置约束大,在特定条件下才有优势……
加上国内的人口密度、饮食习惯等因素,“猪粮安天下”这句话很久都不会过时。
于副部突然理解了,难怪部委里不少人都对嘉谷的产业链体系推崇备至。
非瘟对于国内的养猪业来说,是一道坎。但就算没有这道坎,嘉谷农牧也未曾放松对猪肉供应链安全与健康的关注;也未曾放松对精准满足动物养殖所需要均衡营养配比的研究;也未曾放松对减少动物养殖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探索……
行内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认为嘉谷农牧是在赌行情,多多少少是有些飘了;但事实是,人家只不过是专业化水平提升到了一定程度,非瘟的“风险防控”,只是人家大考中的一道附加题,或许还不是其中最难的。
非瘟中的高速扩张,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如果没有平坦的道路、没有优质的汽油、没有定期检修保证其运转、没有一个好的司机,出问题只是迟早的事。
问题是,嘉谷农牧这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既不乏“检修”,也不乏“老司机”,称王称霸估计才是迟早的事。
……
第762章 卖疯的,涨疯的,赚疯的
整个七月,单单是嘉谷农牧一家,就出栏了479万头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