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页

哦,最后一点应该不算远东的坏消息,毕竟,全联邦都差不多不是?

特鲁特涅夫也不是不知道这些事情,所以更是一脸牙疼。

虽说有任免权,但是远东的人口少,东欧区的人是不愿意来这边上任的。所以,随便怎么弄都是烂货。毕竟就那么多点人,还能选个花出来不成?而莫斯科那边又没法直接委任地方的一些官员,毕竟官员是一整套系统,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换汤不换药,该咋整咋整。

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口外流,而且特别让人担心的是,在那些离开远东的人中,70都是工作年龄。而人口外流归根到底又是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

“哦,要说远东最大的亮点,大概就是发展起来的大豆产业了。”阿维林补充了一句。

但这并不能让特鲁特涅夫感觉半点安慰。

只要想想实际主导远东大豆产业的,是一家中国公司,就让特鲁特涅夫忍不住口吐芬芳。

阿维林见怪不怪。

远东的衰败,让俄联邦更加依赖中国。

俄罗斯是一个脆弱的资源国家。它的地域广大,资源充沛,但这样一个国家,它表面上敞开胸怀,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任何一个资源开发投资商,就像是中国嘉谷,都会在初到俄罗斯的时候,受到郑重而热烈的对待。

然而,一旦事情进展到了实质性的地步,俄联邦的政客、官员和民众,就开始了永无止境的担忧。

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开采资源,在俄罗斯人眼里,就像是自己的血液被采走、自己的肉被挖走了一样。

嘉谷在俄远东大规模种植大豆运回国,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远东阳光水资源和土地的“掠夺”,又这么会让特鲁特涅夫心平气和呢?

但阿维林不是民族主义者,他实话实说道:“说中国人‘夺走’土地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中国人没有大规模迁居的意愿。按照我的调查,在俄中国人数量只是25万到30万人之间,和在华俄罗斯人数目相当……”

特鲁特涅夫缓了一口气,问了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告诉我,中国嘉谷在远东的影响力有多大?”

阿维林看了他一眼,道:“先从嘉谷农场的面积来看好了,据我所知,中国嘉谷在俄远东共开发了超过300万公顷的耕地,其中200多万公顷是复垦废弃耕地,100万公顷是开垦荒地,也就是说,除了嘉谷农场,远东可供大规模开发的耕地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