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页

还有一个原因,丸红商社已经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而嘉谷作为地头蛇,如果能通过合作示好,让出部分利益,董事会也是千肯万肯的。

但张泽宏摇头,道:“无非是资金、关系和人才……我们都不需要。”

他说得理直气壮。关系就不用说了,最大的资金问题,他已经得到了齐政的准话,沙特土豪将承包了巨额的并购资金。至于说人才?他才不相信岛国人。

“看来,嘉谷很有信心嘛。”若林哲深深地看了张泽宏一眼,淡淡地说了一句:“巧了,我们丸红也很有信心。那就看鹿死谁手了?”

“嗯,嘉谷要是有合作的意图的话,可以再来找我。”抛下这么一句,若林哲笑着离开了。

看着他的身影,张泽宏身边的游说机构代表戈尔,试探性地问了一句:“您真不考虑合作?事实上,如果与丸红合作,收购高鸿的代价可能更低。”

张泽宏不以为意道:“你不懂。”

他想起了赴美之前齐政的勉励:“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三井通过收购美国库克工业,得到了驳船、火车以及大粮仓等粮食贸易基础设施,被誉为实现了日美国际粮食交易的历史性事件,是踏出‘和制粮商’(即大和民族之粮商)的关键一步。我希望,嘉谷对高鸿的收购,能成为我们国家开启粮食国际贸易的历史性一步。”

这让张泽宏又多了一层使命感:避开商业经营不谈,即使是为了国家利益,也希望能拥有粮食进口贸易的主动权呀。

这就要求嘉谷要完全掌控高鸿——让沙特人参股也就算了,他们也没有能力玩转一家大型粮食贸易公司,但让岛国人插一手,又有什么意思呢?

美国人戈尔是真不懂。不过,该提醒的他也提醒了,失败的板子也不会打到他身上了。

“戈尔,帮我约谈高鸿主要股东,是要快刀斩乱麻了。”张泽宏想了想,转头对戈尔说道。

戈尔所在的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在此前帮助嘉谷统筹整个游说过程,包括将张泽宏希望传播的信息向对方管理层传达。现在,是时候轮到张泽宏亲自上阵了。

虽然明面上是要与高鸿的董事会谈判,但没有人会老老实实地只和管理层谈判。嘉谷又不是国企,张泽宏的权限也够高。如果塞钱能解决问题,他随时都能在权限内开出支票。

当然,与主要股东的谈判,不是简单的塞钱就能解决的。

特别是高鸿的主要股东们,身份还有些特殊。

譬如高鸿最大的股东,是一名对冲基金的经理以及股东,德怀·安德森。另外,股东名单上还有索罗斯等投资人,对,就是量子对冲基金的那个索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