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不过思考一瞬,说道:“第一个目标其实不难。从资料上来看,因为高鸿公司出现的亏损以及背负的债务,大部分股东有退出的意向。归根到底,只要开价与沟通都到位了,让他们接纳嘉谷,问题不大。”
张泽宏微微点头。
戈尔继续分析道:“至于舆论走向,其实又关乎到竞争对手的问题,包括直接竞争对手和间接竞争对手。”
“从目前的资料看,最大的直接竞争对手是岛国的丸红商社,间接对手则是美国本土的粮商们,譬如嘉吉、ad等,他们不会愿意看到在美国出现新的强大竞争对手。”
“嗯。”
“但问题是,嘉吉他们在美国已经有完整的粮食贸易体系,不需要也不愿意接手负债累累的高鸿了,到最后,高鸿总会被境外并购者吞下的。”戈尔微微眯眼,道:“所以,我觉得,我们能说服嘉吉这些本土粮商,支持嘉谷收购高鸿,或者说,起码不会太反对嘉谷收购高鸿。”
“哦?”张泽宏这下子来了兴趣。
戈尔目露精光,缓缓道:“从业务上来说,丸红商社的大部分粮食交易量,要从嘉吉他们手中采购,如果让丸红收购了高鸿,显然是帮助丸红完成了多年来无数次公开提出的让嘉吉他们痛恨的‘脱abcd战略’;但嘉谷本来就与嘉吉没有合作啊,如果让嘉谷收购了高鸿,虽然会产生业务上的竞争,但起码不会有双向损失。”
戈尔不知道中国有句话叫“赔了夫人又折兵”,但他说的无疑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看,嘉谷是嘉吉他们的对手,但同时也是他们对手的对手。综合得失的话,获得美国本土粮商的支持或者不反对,还真的有可能。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戈尔没有说出来,但张泽宏也同样想到了。
在没有收购一家公司的情况下进入美国市场很难,但在进入美国市场后要站稳脚跟,同样很困难。
那么问题来了。
是在美国粮食贸易界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丸红容易获得成功?还是“新兵蛋子”的嘉谷容易成功?不言而喻。
如果注定要有一个竞争对手,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相对弱小的呢?
张泽宏最后笑了:“现在我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