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页

最关键是,嘉谷最喜欢支持科学的进步了,对于这样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生态学博士,赞助点“研究经费”,总不过分吧?

第一巴掌,啪!

绿和组织还没从“背叛”中回过神来,澳大利亚广播电台点燃了第二把火:“据内部人士透露,绿和组织内的高层拿着相当于跨国公司管理层的高额年薪,住在高端社区。而基层员工的薪水却很低,低于同等毕业生水平,仅靠一腔热情支撑。薪酬体制的不公,与其公正平的理念格格不入……”

绿和组织国际项目总监马上站出来,公开表示:“我们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正确的地方。我们的组织是一块干净的石板……”

但他刚站出来为组织打包票没两天,他自己就成了“干净石板”上的“污点”。

澳大利亚广播电台接着爆料,这位总监一直乘飞机往返于自己生活的城市和总部所在地,花在通勤上的高额费用,都是由绿和组织承担。

且不说花费的问题,此前绿和组织一直曾呼吁人们减少航空旅行,但他们的高层却是这种“以身作则”,简直了。

消息一出,不但外界对绿和组织产生了质疑,连组织内部的基层员工都迷茫了。我们的管理层,就是这种货色?

在澳大利亚,还有参议员提交议案要审查绿和组织,因为他们经常公然触犯法律、使用暴力,还经常吹嘘就这样干。

嗯,不用怀疑,背后确实有嘉谷的推动。

之所以选择澳大利亚,是因为绿和组织与澳大利亚政府间的关系弄得很僵。就在不久前,绿和组织成员在澳大利亚非法潜入转基因实验基地,摧毁了转基因试验田,却声称是为了公共利益。

姑且不论转基因食品的对与错,这样的举止显然是任何政府都不能容忍的。刚好,嘉谷在澳大利亚收购了最大的糖厂后,也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在总部公关部的指示下,嘉谷糖业联合了澳大利亚激愤的科学界和农业界人士,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反绿和组织”行动。

第二巴掌,啪啪!

而最致命的一巴掌,来自欧洲。

英国媒体曝光了绿和组织的财政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