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页

就国内的市场来看,保守估计,紫杉醇需求量每年都应该在1000公斤以上。供需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了国内的紫杉醇消费是不折不扣的“贵族消费”。

要将其变为“平民消费”,首先要提高产量。嘉谷战略部认为,如果我国的紫杉醇年产量能达500~600公斤,那就基本能实现“平民消费”,国内的癌症死亡率也会大大降低。

不过,五六百公斤的紫杉醇产量,如果是靠含量最多万分之二的一般红豆杉提取,需要种植的红豆杉数量就有点恐怖了。

“好在,我们有‘嘉谷牌’红豆杉。”王昱业扳着手指,说道:“我在想着,要不要独立出一个医药原材料业务板块。毕竟,我们已经有了人参产业、红豆杉产业,还有沙漠肉苁蓉产业……”

齐政微微点头:“嗯,我觉得可以。这样,我去整合一下红豆杉产业,你先把前期工作做起来。”

……

齐政前往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地区,嘉谷的红豆杉种植基地。

很难想象,推动“营养物质从海洋到陆地”,关连到国内上千万亩农作物营养需求,甚至将为癌症病人提供新生的源头,就坐落在这西南一隅。

三年多的时间,嘉谷红豆杉基地已经扩展至三万亩,是国内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基地附近建立的红豆杉提取物加工厂,以紫杉醇为例,从最初的研究实验达到目前40公斤的能力,如果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其已经进入全国红豆杉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了。

“三年前,我是绝对不敢想能达到这个规模。”红豆杉基地的首席林业技术指导专家林贵山,对难得一见的齐政说道。

他说的,既是嘉谷红豆杉基地,也是大嘉谷体系。

红豆杉基地的壮大,就像是嘉谷体系的一个缩影。身在其中的人们,可能还没有多少体会,就发现自己成为了奇迹的创建者,这种感觉很是奇妙。

但让人吐血的是,齐政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三万亩?规模还是太小了。最新的红豆杉品种紫杉醇平均含量达到千分之一?嗯,这个还勉勉强强……”

林贵山微瞪着齐政,才想起这是传说中“分分钟几十上百万收入”的那种大boss,决定原谅他。

不然还能怎么办?

三万亩红豆杉呐,已经是国内红豆杉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了。而且像嘉谷基地这样,第三年就可以每亩采摘干枝叶150公斤,亩产收益可达万元,他种了这么多年的红豆杉,从未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