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页

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在全球海域自主航行,避开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找到最优质的水源和最佳养殖水温,采用封闭式养殖系统,营造鱼类最佳生长环境,并且可以直接在船上进行冷冻、深加工,可谓是一条龙服务——一艘大型养殖工船,其实就是一个海洋大型养殖加工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方案的养殖工船吃水深度都超过21米,远远超过航母。

“这分明就是两艘海上养殖航母啊!”董教授忍不住惊叹。

他突然对于齐政要投资四十多亿感到理解了。

连“航母”都出来了,几十亿元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然,不是说一艘“养殖航母”的造价需要几十亿元,这毕竟只是一个初步设想,距离变为现实还有十万八千里。

船载舱养环境控制技术要突破;深海巨型网箱综合养殖技术要突破;远距离自动投饵技术要突破;轻型可移动捕捞装备要突破……至少有一半的投资,要花在此类关键技术的研究上。

要不怎么说深远海养殖需要工业规格的投资呢?

一般的私营公司根本就无能为力;哪怕是中船,也只有在嘉谷加入后,纸上的大型养殖工船项目才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而大型养殖工船关键技术的突破,又离不开集合了物理海洋、养殖设施、海洋工程等学科专家的董教授这样的团队。

董教授频频点头,有了一艘这玩意儿,黄海冷水团深远海养殖项目简直是手到擒来!

就在董教授喜得抓耳挠腮的时候,齐政微微扬声道:“最重要的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大型养殖工船,就跟海上钻井平台一样,是国之重器,也是‘流动的国土’!可以说,它已不仅仅代表着黄海冷水团开发的意义了……”

董教授立刻收起了笑容。

国土,无论是何时,永远是严肃的话题。

只听齐政掷地有声:“无论是陆地领土,还是海洋领土,存在即权益!发展大型养殖工船,意味着可以对我国领海海域实施‘屯渔戍边’,实现民间海事存在……”

这年头,不要说自家领海了,就是公海,许多拥有地域优势的国家,也已经将最开始的公海纳入到自己国家的经济专属区域,限制了后来者(譬如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空间,靠的是什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