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页

但提前退休还不是他心情沉重的原因,煤炭行业隐隐的风险才是。

过去的“煤炭黄金十年”,只要说起在煤企工作,都让人羡慕不已。因为只要进了煤企,基本上就等于拿到“金饭碗”。

但张鹏作为一个老煤矿工,他心里有一杆称,煤炭行业恐怕要进入不景气时期了。

从不少现象可看出这一端倪:前年晋省启动了煤改,之后的两年内全省矿井总数由2600座减少到了1053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被淘汰;煤矿企业主体更是暴降,嗅觉灵敏的煤矿老板都把煤矿转让了……

他说不上什么经济形势、产能过剩的,但就是有种预感,儿子最好不要在煤炭行业找工作了。

张鹏工作的煤企,每年高考时,都会给职工子弟填报志愿提出意见以保证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去向。简单来说,就是包工作分配。

他儿子今年要毕业了,倒也能进煤企工作,但张鹏提出了反对意见。

“那我找什么工作呢?”他儿子也谈不上喜欢煤炭行业,不过是为了一份稳定工作而已。

“听说我们市投资了一个‘能源林’大项目,需要招不少人,你去试试。”张鹏沉声说道。

“就是种树呗。不是?爸,你觉得种树比采煤还要有前途?”他儿子简直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张鹏居然点头道:“那是由中石油和嘉谷公司一起投资的,都是大公司,而且,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市都调整了一批人……”

“我帮你打听了,你的管理专业在招聘行列,而且工资不会比在煤企工作低;相反,你回煤企工作失业的风险更大……”

不得不说,张鹏儿子对老爸的判断还是比较相信的。毕竟,那基本是将一生都压在煤炭行业上的老工人了,如果不是真的感觉到行业颓势,他是不会反对“子承父业”的。

赶早不赶晚,张鹏儿子如愿加入了嘉谷的能源林建设团队,因为他的学历和年龄优势,还被作为嘉谷能源林基地骨干来进行培养;至此,他踏上了一条与父辈完全不同的“能源之路”。

张鹏这位老煤矿工,帮助自己的儿子把握住了人生的转折点。但可惜,像张鹏这样清醒的人毕竟是少数。

从嘉谷在当地招聘的工人年龄结构来看,年轻人无疑还是选择去矿上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