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页

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单体养猪基地,年出栏百万头生猪的规模,让牧原股份的董事长秦营林目眩神迷。

规模百万头的养猪场是个什么概念呢?

养猪基地占地约15万亩,猪舍上千栋,猪舍之间道路宽敞,大型运输车辆可自由进出,两边还有绿化带;养殖场两角是两个三层楼高的巨型排污池,如同一座白色大坝拔地而起,长宽各200多米。开着电动车沿着猪场的围墙行一圈,都需整整花费1个半小时……

大!大得让人窒息!

秦营林不奢望牧原股份能有一个这样的养猪基地,但他希望此行顺利的话,牧原股份能在这个养猪基地里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

秦营林是来抱大腿的。

与温氏、正邦等猪企大多采用的“农户+公司”养殖模式不同,牧原股份与嘉谷农牧一样,采取更“笨重”的“自繁自养”模式。

这种模式最关键的,就是投资巨大——牧原股份不得不采用融资扩张,负债率长期保持在50左右,还要承受高额的融资成本。

但他不是为了钱而来,他最看重的,也不是嘉谷农牧的钱。

“秦总,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公司的首席动物营养学家,我国猪营养研究领域的领军者,陈戴闻教授!”李东亮亲自接待秦营林,并带他了解嘉谷最大的养猪基地。

秦营林眼前一亮,握着陈戴闻教授的手:“陈教授,久仰久仰!”

业内谁人不知,嘉谷农牧打造了一支世界级的猪产业人才队伍,从育种研究员、饲料营养师到兽医,无不人才济济。而其中,陈戴闻是最知名的专家之一。

他为嘉谷农牧构建了生猪生产效率更完善的评价指标;他建立了嘉谷农牧的精细化数据养猪体系;从配种到怀孕、从怀孕到产崽、从产崽到哺乳,每一个环节,他都推动了嘉谷养猪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

如果要齐政来评价,那就是——灵阵保证了嘉谷养猪的下限,但以陈建章为首的遗传育种团队和以陈戴闻教授为首的动物营养研究团队,提升了嘉谷养猪的上限。

陈戴闻有些木讷,但说到他的研究领域,却是极为善谈:“我们不能拿经验主义来管理现代化猪场。使用哪种饲料效益更好?应该做料肉比的数据分析;母猪如何才能发挥较高生产水平?应该采取套餐式饲养模式……”

秦营林频频点头,牧原当然也有自己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思路,但从深度和广度来说,明显与嘉谷农牧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