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如何降低糖产业的生产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才是省大佬想要的,也是在海外产糖大国拥有较强产业的齐政所思考的。

而齐政给出的答案是,以糖厂为主体,建立合作社,流转土地进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提高糖料的产量,提高含糖率,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齐政指着示范蔗田:“之前这里甚至没有路,车都开不过来。在嘉谷糖业的建设中,通过挖高填低,适当调整蔗田坡度和平整度,清理出露石芽;将小块地变大块田,按格田化要求,完善灌溉系统,建设机耕道路,为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后续降低的成本颇为可观……”

嘉谷利用资本和技术的力量,解决困扰桂省蔗糖业发展的零散问题,这没有出乎省大佬的意料。

当然,资本和技术,无论哪一样都是瓶颈,还是那句话,不是谁都是嘉谷。

但省大佬对这点还不是最头疼的——资本和技术的瓶颈,通过慢慢整合,终究还是能解决的。

作为全局思考的大佬,他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如果实现了甘蔗种植、管理和收割全程的全机械化,那么现在以此为生的大批蔗农,出路在哪里呢?”

……

第424章 贡献长寿的“果篮子”

省大佬的这个问题,类似于后世的“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人力将何去何从?”

有人觉得是世界末日,也有人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

齐政理解省大佬的忧虑,简单来说就是蔗农们素质不高,也习惯了种蔗收蔗,如果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化,哪怕他们能通过合作社的股份得到分红,但总不能游手好闲吧?

不过从嘉谷以往的机械化实践可以看得出来,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其实,现代农业产业的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农民们不怕没有出路。就拿我们的甘蔗套种大豆来说,大豆收割显然是要靠人力的,蔗农们也能尝到另一种甜头。”齐政斟酌了一下,缓缓说道。

“而且,在桂省,除了甘蔗,还有一个现成的很难实现机械化的产业,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发展潜力很大。”

“哦?”省大佬眼前一亮,“你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