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页

其实就是说,搞农业的不再只搞种养(第一产业),还要加工农产品(第二产业)、销售农产品(深加工)或配套服务(第三产业),这样才能获得多环节增值价值——“1+2+3”=6,“1x2x3”=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来历。

不得不说,岛国人在精细农业上确实有一套,他们充分发挥了“你想要什么花样的农业,我就能搞出什么花样的模式”的鬼畜精神,把农业、工业、服务业打通,并且形成第二和第三产业服务于第一产业的创造性模式。

大田农业、精细农业,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嘉谷可以说是两者兼具,但后者发力较晚。某种程度上,说嘉谷是在参考岛国模式也无不可。

“这很不错。我们国家的农业情况,复杂多样,对于农业发展模式而言,何种模式最适合我国,何种模式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应该是嘉谷这样的公司一直要探索的问题。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文老似乎说起了兴致,语气略显激扬。

“小齐,你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有些发言权的。在探索过程中,嘉谷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有什么体会,不妨直言。”

考察中齐政就看得出来了,文老似乎挺喜欢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来了解基层的真实想法,自然不敢打马虎眼。

齐政稍作斟酌,开口道:“就嘉谷的实践经验来看,无论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如果没有有效组织引领,效果都不会理想,这是由目前我国农民基本主干力量的普遍认知水平决定的。”

文老目光炯炯。

齐政也放开了不少:“从多数农村来看,对农民群体的有效组织引领显然是欠缺的。这也导致了,在这些农村,三十年来,全球化、市场化与他们无关……”

齐政的观点有些犀利,但文老很欣赏齐政的畅所欲言:“这点我也承认,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农村的基层组织,大多只能承担简单社会管理功能,而无力承担起发展经济的职责……”

——所以,后世有大学生村官计划……齐政心里默默接话道。

还是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岛国为例。

岛国农业的崛起,离不开一个强力的合作联社组织——岛国农协。

这是一个比山口组牛叉一百倍的大组织。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收购农产品,统一进行市场谈判和集中销售……这些都是小意思了。

更厉害的是,他们连农民的婚丧嫁娶都包了;上可怼政策,下可拒进口;让一个岛国农民从出生开始,奶粉就有保障,学可以免费上,有病免费医,工作有人带着干,钱有组织带着挣,婚丧嫁娶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