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页

钰环市政府曾经试着合作开发一个面积约15公顷的无人岛,先期投资500万,希望带动当地旅游业。

但真正建设起来后,才发现维护比较复杂。第一年的维护成本就要20多万,随着开发规模发生变化后,每年维护成本会以5到6速度增长。后期发现维护成本太高,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只能选择将经营权转让。

在倪德文看来,主要还是没钱。没有多少岛屿开发经验的倪德文认为,只要资金足够,开发岛屿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对此,周教授摇摇头:“此前众多失败者的案例一再证明了一个逻辑,要开发利用好无人海岛,有钱也未必能行。”

“在海岛上的投资,几千万元都是看不见的,甚至可以说一个泡都冒不起来。有的资本甚至投入几个亿都没有显著的成效。”曾有过参与海岛开发经历的周教授如此感叹。

在他的眼里,几乎所有的海岛投资都与“烧钱”二字紧密相连,资金投入该领域就如同将钱扔进无底洞一般,大多数最后只能无奈地折戟而归。

邳山岛不就是这样?都还没动工呢,就砸进去了八九千万,也就是背靠嘉谷这样一个大集团,有烧钱的底气,一般人哪敢这么干啊?

但这还只是开头。

“不至于吧!”信心满怀的倪德文感觉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周教授知道倪副处长对海岛开发不是太了解,耐心地解释道:“对抗恶劣天气、修筑码头与水电气等基础能源的供给是几乎所有无人岛开发都会遇见的门槛。这些困难远远不是有钱就能完全解决的。”

他以实际例子告诉倪德文。

“以舟山海域的海岛为例,开发首先遇见的拦路虎就是天气问题。每年,热带低压总会带来几次台风。岛上的建筑,需要提前准备抗台风。而台风激起的水雾会在瞬间笼罩海岛。水雾飘进房间,会腐蚀金属设备。对于岛屿上移植的园林树木更是灭顶之灾。植物一沾上这种咸咸的水雾,就会枯死。”

再者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海岛上搞建设的成本,是在陆地上建设的3倍以上。

“如果不是很大的岛屿,码头大多都需要自己建,而码头对于岛屿来说又是必需的。此外,岛上的水、电要自己铺设,建筑材料需要全部从陆地运过去……每一项都是相当大的开支。”

买岛易,建岛难!可不是说笑的。

“我承认嘉谷集团的资金实力是很强,但如果是看不到头的投入,又能坚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