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页

笑过之后,还不得不承认,话糙理不糙。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单纯的粮食生产都是微利甚至不赚钱的,否则各产粮国也不用想尽一切办法补贴粮食种植了。

但是,市场证明,高品质的粮食或者食品,总是更受追捧。而受追捧就意味着企业能更赚钱。

“这个品质更多的是指口感、风味等,越是有特别风味的农产品,其实在市场上越吃香。譬如我们集团的仙茗大米。”

所有人都点头赞同。仙茗大米只占嘉谷粮油中不到三成的大米产量,但却贡献了嘉谷粮油六成的利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仙茗大米已经是嘉谷体系最赚钱的单款产品,即使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十多倍,仍然是备受追捧。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耳熟能详。

然而,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城市人们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但今天我们买到的粮食果蔬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

为什么我们今天的食物越来越不对味?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譬如说农药、化肥和种子,以及土壤、水质、空气和生物多样性问题;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譬如说情怀什么的……

但不管怎么说,“更有味儿”的食品更有竞争力,是不争的事实。

丁显的分析慢慢进入了今天讨论的重点:“就我们集团的实际经验来看,提升农产品风味一靠品种,二靠……有机肥!”

现在的育种方向主要是高产和抗病虫害,无论是从品种本身还是从栽培技术上看,重点都是产量,但是有得必有失,高产很多时候失去的就是口味上的享受。

以前的荷兰农民,用尽一切手段提高西红柿的产量,结果生产出来的西红柿几乎都没有味道。被欧洲其他国家称为“水球”,这堪称荷兰农业史上的耻辱。所以现在荷兰非常重视果蔬口味的研究——嘉谷集团也已经将农产品的口味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研究方向。

至于有机肥,“现在的食物越来越没味儿与化肥施用过多有相当的关系。我们集团多年来的试验结果已经证明,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的土地相较于只施用化肥的地块,产出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均有明显提高,而且是高产与优质同步。”丁显解释道。

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施到土壤里后,是给土壤微生物吃的。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肥的分解转化能够激活土壤活性,土壤活性高了,土壤的肥力就高了,这样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进而促使农产品的口感品质得到提升。

丁显不停顿地说道:“而另一方面,更高的粮食产量取决于耕地面积与单产。单产靠技术,暂且不提;针对耕地面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能保住耕地面积不快速下降即是万幸,不可能指望明显增加耕地面积。”

“但即使是现有的耕地,其实也大有增产的空间。尽管我国有18亿亩农田,实际上高产稳产田占不到13,如果提升中低产田,增产空间也是巨大的。改良土壤最好的办法是用有机肥养地。”